北京语言大学

北语:“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明年开始招生

——访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颜伟

摘 要

2015年北语拟招生总人数与去年大致持平,在650人左右。该校自主增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明年正式开始招生,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汉语国际教育(即对外汉语教学)命名的博士点。

一、2015年学校计划招收多少研究生?其中推免生计划为多少?

颜伟:2015年我校拟招生总人数与去年大致持平,还是在650人左右,其中推免生的计划在150人以内,占招生总规模的25%左右。

二、2015学校招生政策有什么新变化?是否有新增专业?

颜伟:一、2015年我校的招生政策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我校自2014年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2015年将继续完善和执行。

从2014年起,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我校的收费标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00元/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000元/年。学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学校研究生科研奖励计划、研究生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与入学“绿色通道”共五部分组成。我校学业奖学金由新生学业奖和二年级及以上研究生学业奖组成,分为三档,额度为0.6-1.2万元/生/年,总覆盖率达100%;新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主要依据初、复试成绩排名,同时参考其他相关因素执行。另外,对于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二、2015年我校的招生专业主要有以下两项变化。

(一)我校自主增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正式开始招生。

2013年我校自主增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自主增设博士点已在教育部备案,2015年将正式开始招生。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汉语国际教育(即对外汉语教学)命名的博士点,也是我校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领军地位的体现,将为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打造强有力的支撑点,也将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独具优势的深造空间。该专业以语言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厘清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内涵,在充分整合我校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包括汉语语法、语音、认知与应用研究、海外文化传播研究、海外华文教育研究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主要有以下变化:

翻译硕士(MTI)的招生新增多个语种

面对当前人才市场对于高水平、应用型的小语种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2015年积极整合校内教学与科研资源,组建专家导师队伍,新增了法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朝鲜语笔译、朝鲜语口译等专业。

国际商学院新增会计(专业硕士)

会计专业硕士强调现实应用,充分利用我校“小联合国”的外语环境优势,培育英语能力突出、专业水准出类拔萃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国际商学院强多年来研究生就业率一直是100%,在“国际政治——国际经济方向”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基础上,本年度新增“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是我校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科学学院新增软件工程(专业硕士)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上,我校2015年成功增设“软件工程”专业学位,进一步完成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科布局。

我校部分专业对下设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调整,比如国际政治专业增加方向:俄罗斯与中亚问题研究、国际组织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新增“中国周边语言文化研究”专业方向等。

三、学校在招收推免生时有哪些新举措?

颜伟:2015年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校内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一律通过网上平台统一报名。我校据此出台了完备的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实施方案,主要有如下变化:

(1)适度增加了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将校内外拟接收推免生的总名额上限增加到了150名。

(2)进一步规范了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工作程序。推免生的复试参照统考考生复试流程进行,分为外语听说测试(占复试总成绩的20%)、专业面试(占复试总成绩的50%)、专业综合笔试(占复试总成绩的30%)等三个环节,确保工作流程科学透明、选拔公平、公正、公开。

(3)本年度新增的各专业学位硕士点,均纳入推免研究生的接收范围。

四、2015年,学校哪些专业的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有调整?

颜伟:我校各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基本延续往年传统,本年度没有太大调整。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业务课试题继续采用自命题。

五、请您介绍一下学校2014年招生情况。

颜伟:总体报考情况:2014年我校报考总人数约2500人,拟录取约630人,其中包括校内外推免生约100人。

从专业报考情况来看,专业冷热差距还是比较大。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四个专业集中了我校总报考人数的1/2以上,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报名人数近900人,是我校竞争最为激烈的专业之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报考人数超过300人,竞争也十分激烈;汉语国际教育和翻译硕士作为我校极具优势的专业学位硕士点,近年的报考人数增幅也较为可观。

2014年我校的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史专业,第一年采用自命题专业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考人数和生源质量较往年有显著提高。

六、请您介绍一下近几年的复试分数线情况。

颜伟:我校近年的硕士研究生复试,以不低于国家线为原则,综合考虑招生计划和生源质量等因素。热门专业的复试线远远高于国家线,如对外汉语相关专业、西班牙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等小语种专业,以及英语笔译和法语口译专业,复试分数线都高于国家线30分以上。新兴专业如基础心理学、中国史等复试线则大致与国家线持平。

七、学校有哪些招生专业?其中哪些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

颜伟:我校目前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余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些授权点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分属于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工学、经济学等6大门类;拥有汉语国际教育、翻译、软件工程和会计等4个领域的专业硕士授权。

学校目前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研究生教育的层次齐全、内涵丰富、中外高度融合,特色鲜明。

北语是汉语国际教育和语言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语言教学和研究是北语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年招生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学校以师资、课程、教学实践以及国际交流等环节为核心,建立起成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最大程度保证培养质量。

八、请您谈谈贵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学制及学习年限。

颜伟:北语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86年,率先设立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研究方向,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专门人才。截至2014年9月,共毕业中外研究生4791人,其中中外博士研究生425人,来华留学研究生664人。目前在校中外研究生近2500人。

1988年,学校首次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研究生,2014年9月,学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已占全部在校研究生人数的16%,这一比例在全国高校中高居第一。

近30年来,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北语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水平稳步提升。

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1)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特色,打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航空母舰”。我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汉语国际教育四个硕士点互相支撑、兼跨教育学和文学两大学科门类,已经形成了包括完整的语言教育体系、完整的语言科学研究体系和语言技术研发体系、相关支撑学科、中国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在内的“四大方阵”,是我校研究生招生与教育中的王牌。

(2)中外高度融合,国际化特色鲜明。

我校承办了16所孔子学院,被评为“先进中方合作院校”。同时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应用科学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十余所国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或研究生项目。2013年我校还与美国西垦塔基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坚持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对外汉语教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此外,学校还利用中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优势和“国家公派高水平大学”项目优势,积极拓展在校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最近几年,平均每年有100名左右的研究生在海外任教,有4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3)中文类专业和外语类专业“比翼齐飞”。作为一所知名的语言大学,我校的外语类专业涵盖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韩国语、德语等语种。2011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成功增列,进一步奠定了我校外语类专业与中文类专业比翼齐飞的局面。

(4)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应用水平。我校在积极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上,还大力推动其他专业学位发展。新兴的翻译硕士专业,推行特色鲜明的“1+1+1”(语言+翻译技能+特色/个人兴趣)培养模式,着力突出中外文化交流的专业特色,中外学生汇聚一堂,共同学习语言、交流认识并训练翻译实践技能,并形成了学习、实习和进入市场的链式教学体系,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在翻译实践的领域享有很高的口碑。

2015年,学校还增列了会计硕士和软件工程硕士,我校学科专业的应用服务色彩得到进一步加强。

九、您对有意报考北语的考生还有哪些建议?

颜伟:凡是对我校的专业设置和校园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里进行深造的同学,都欢迎报考北语。

建议考生认真考虑所选择的专业是否与自己特长相匹配,自己是否真的希望能在该专业领域发展,同时又要兼顾考生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合理范围内应尽量扬长避短。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跨专业考研尤其需要谨慎。

多渠道了解报考的学校,尤其是该校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还要看看该校历年报考的人数、录取的比例、分数等。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关注研究生院的网站,及时了解初试和复试的相关信息和要求。尤其是要认真阅读复试工作方案的各项内容,了解学校的复试方法,读透复试参考书目,充分准备,认真作答。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出错了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