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治

18金鉴之五:加大分配调节力度

2007年04月30日 来源:腾讯教育
    (1)社会主义的个人分配制度
    
    ①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分配制度,它从根本上否定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②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不承认阶级差别,只承认人们的劳动差别及由此产生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和富裕程度的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把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②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③ 就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说,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④ 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
    
    概括起来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所体现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必须通过市场实现,要受等价交换原则的制约,这是它的显著特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①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② 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同样具有客观必然性: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B.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都可以利用,这样,在客观上决定了与此相应的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对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合法收入必须予以承认和保护。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商品使用价值创造,为价值形成创造条件的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求取得相应的收益,以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
    
    (4)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商品使用价值创造,为价值形成创造条件的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求取得相应的收益,以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该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以激发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各种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竞相汇聚,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5)除了按劳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的主要分配方式
    
    ① 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这种个体劳动所得虽然也是一种劳动收入,但不同于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这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人经济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
    
    ③经营收入。这种收入除以税、利形式上缴国家和留作企业基金外,一部分分给本企业的劳动者。个体经营者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的收入中也包含经营收入。
    
    ④资产收益。这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个体经营者取得的资产收益,如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股息收入等。
    
    ⑤按资本取得的收入。这主要是指外资经济中资本所有者取得的利润,以及我国私营业主取得的收入等。这些收入属于非常劳动收入,但是,只要合法,就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6)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① 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
    
    A.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B. 采取的措施: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入,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C. 在防止收入悬殊中,我们采取的基本政策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② 处理好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
    
    A.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a. 提倡奉献精神和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我们提倡、鼓励劳动者多为集体、为国家辛勤奉献,同时又必须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多劳多得”,贡献大应当有较多回报。讲奉献,不是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b. 反对平均主义和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反对平均主义,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是必要的、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只要是对具有不同劳动技能和贡献者的承认和合理补偿,就是公平的。我们在反对平均主义,允许、鼓励一部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生产要素投资先富起来的同时,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针。
    
    c.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要强化市场机制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生产者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初次分配层次上更多地体现效率;为了限制社会各类人员之间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要强化政府对社会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再分配层次上更多地体现公平,把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7)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