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安徽省 院校隶属:安徽省

科研条件

科研条件


范专业1个(思想政治教育),省级精品课程3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

硕士点简介

 

政法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前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简称政教系),1984 年在原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政教本科专业学生。目前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关系学(尚未招生)五个本科专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学系、政治系等三个系。

       1994 年增设法学本科专业,2000年增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200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增设经济学本科专业,2004 年增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2006 年 1 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经济学、市场营销 3 个本科专业从政法系分出,单独组建为经济系;2006 年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法学理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 年增设国际政治专业,并更名为政法学院;2016 年新增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并与国际政治专业合并为政治学类实行大类招生;同年,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要求,法学理论硕士点调整为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点。政法学院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1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校级重点学科 1 个(法学理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1 个(思想政治教育),校级特色专业 1 个(法学专业),省级名师工作室 1 个,省级精品课程 3 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校级卓越政治教师培养计划。

  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中文系,1974年成立,1978年12月更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2007年12月改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2010年3月定为现名,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4人);博士23人、硕士43人;教师中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优秀主讲教师4人。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广告学等5个本科专业,2003、2006先后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二级硕士点,2011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后新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招生领域和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和“文艺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省级本科精品课程2门: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文艺学。近五年来文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46篇,出版学术专著23部,教材12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成果突出。目前承担着国家、国务院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各类项目86项。文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拥有一大批现代化教学设备,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大型“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目前处于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地位。文学院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在3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著名红学家周岭、著名语言学家张国宪、齐沪扬等。

数学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四个二级教学单位之一。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应用数学是全校5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数学一级学科还被确定为安徽省2008~201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支撑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有博士学位者1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6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另外还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多名专家为兼职教授,现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治学严谨,潜心研究,已在数理逻辑及应用、信息安全、拓扑学及其应用、金融数学、拓扑动力系统和图论及其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数学科学学院一贯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现有一个数学研究所和一个数学实验室。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近50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2余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重点教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具备良好的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导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学科带头人4人。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和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人,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百篇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近五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且逐年递增。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1个。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拥有实验室面积为7788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及教学、科研用的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电位仪、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分析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2400多万元,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育学院

       教育学原理专业:

       教育学原理硕士点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的学科梯队。现有教授、副教授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0人。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数篇发表在《教育发展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世界哲学》、《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期刊、CSSCI收录期刊,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等权威理论刊物全文转载,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出版专著、主编教材12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7项,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教育学原理学术团队高度关注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致力于各类教师的培训、咨询等服务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培计划”(2010、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际,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以及培训方案、方式和质量控制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为皖北和安徽省的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地方政府、社会人士的高度赞誉。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中的优势学科之一,该学科聚集了一支具有较强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研究队伍。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学位。

研究人员融知识—实践—解放兴趣于研究活动之中,从历史文化学、课程哲学、批判教育学、知识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复杂思维对课程原理、课程知识、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资源、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6年以来,承担省(部)级课题20多项,在《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在国内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于2010年获得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12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拥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教育管理三个研究方向。担任硕士生导师的有2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其中1人具有博士学位。

  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适合从事学前教育以及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需要,具有硕士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拥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普通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乃至中等师范学校和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教育科研与咨询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儿童保教机构等输送专业化的教学师资、科研人员与管理工作者。

该系现有专职教师 10 人,其中教授 2人,副教授5人,硕士 6人。该系有专业化的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房,以及设施先进的行为观察室,为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

本硕士学位点接收学前教育与相关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的应往届高校科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和跨专业的考生报考,为提高生源质量对本校外的考生持欢迎与鼓励态度。

  高等教育学专业:

高等教育学是安徽省同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填补了安徽省同学科研究生培养和重点学科的空白,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现代教育研究所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建立开放的学科建设平台。

高等教育学学科现有教授11人、博士9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9项,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近40部,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15项,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高等教育学、学校管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在读研究生34名,已授予37名研究生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其中首届毕业生丁玉霞同学获得安徽省首届优秀百篇硕士论文奖。学术带头人李福华教授为安徽省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一直兼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等教育学研究关注高等教育重大的理论命题和热点、难点。在理论上,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现代大学学术制度、学术共同体等大学制度研究;首先揭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方式,突出大众化背景下质量保证、学生事务管理等院校研究;认真组织教育制度及其公平性、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研究以及就业研究,特别是教育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中,先后参加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委托研究和咨询;安徽省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调研、论证或咨询工作,如:安徽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政策建议、安徽省高等教育强省计划及管理工程等项目调研和文件起草;授受邀请参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等文件的起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网上咨询周。

  教育技术学专业: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于1996年开始设立,2003年开始本科招生。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本学科已具备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视频摄录编及电声相关的教育技术实验和实训条件,为教学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专业教师结构合理,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学术队伍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在研的各级以上课题20余项(其中教育部立项2个),已在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一流期刊发表一系列学术研究论文并出版省级规划教材,教师和学生多人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奖励,成果丰富。

  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我校于2009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教育管理专业主要通过实施全日制的正规、系统、高水平的学位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较高教育管理理论素养、较强教育管理实践能力、能适应新课改与教育国际化要求从事较高水平教育管理工作的城乡中小学教育管理人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依托学校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着力开展学校发展规划与评价、教师与学生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学校财务及物资管理、中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向的研究。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导师团队由35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31人(包括中小学特级、高级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10),博士、硕士34名。一批中青年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学位课程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富。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9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立项27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7项。良好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基础,完善的教学条件,健全的教学组织与规范的管理,为教育硕士教育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始建于1974年,其前身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物理系,是学校最早成立的四个系之一,2007年更名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承知名物理学家葛旭初先生当年在物理系执教时倡导的“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院现有教师112人,专任教师9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8人,其中博士59人(3人在读)。聘任兼职教师25人。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人、青年皖江学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坛新秀”等5人;柔性引进省级二类领军人才2人。

      学院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2100多人。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物理学专业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并建有省级卓越工程师班;材料物理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省级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电路与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省级重大建设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信息与通信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校级重点学科。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省级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授权学科之一,并设置有博士后岗位。学院拥有省级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参与共建“绿色材料化学”、“含能材料”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场所总面积达82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教育部、安徽省等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多篇。近五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院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每年荣获各级各类奖项百余项,完成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六十余项。在部分实习基地实现就业一体化建设。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0%,就业层次较高,重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学生满意度高。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学术梯队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稳定。具有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基础生物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生物科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另外,植物学二级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气质联用仪(美国)、氨基酸分析仪(德国)、高效液相色谱(美国)、定量PCR仪(美国)、浮游植物荧光仪(德国)、光合测定系统(美国)、TOC分析仪(德国)等。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800多万元。近年来在环境生物学、逆境生理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环境污染与植物修复及水生生物学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形成明显特色,在Cancer Research、Biologia Plantarum、Journal of Intergative Plant B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Plant Science、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省部级奖10项。该学科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具备较好的招收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软件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本科专业。设有计算机教育系、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网络与信息安全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等5个系。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2人(博士后3人),硕士35人(其中在读博士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优秀骨干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

  本学科研究基础厚实,研究方向明确,内容新,起点高,尤其是在信息安全工程、高级软件开发技术、智能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化技术(含教育信息化方向)等研究方向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已形成自身特色。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其他研究项目50多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况管理系统V2.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参加了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国内外核心刊物100多篇,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0多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备齐全,有3000平方米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场所,拥有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拥有省级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基金项目―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硬件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数据挖掘实验室等。学院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图书资料,齐全的教学科研仪器,良好的育人环境,具备较好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培养目标:学生将系统地学习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软件编程、软件测试、软件系统设计、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并且能将实际的商业要求转化成为软件系统的技术指导,以此进行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培养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培养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1、信息安全工程方向: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才,特别是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及开发的人才。

2、高级软件开发技术方向:培养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和嵌入式环境下大型软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人才。

3、智能信息技术方向:培养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人才。

4、领域信息化技术(含教育信息化方向)方向:培养领域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集成、维护和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的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历史学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2006年获得批准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硕士点,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现在形成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率先发展,其他学科跟进的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广阔前景。

  中国史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已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拥有“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古籍数据化实验室”。近5年承担“马工程首批高校教材资助项目《中国史学史》”、“安徽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出版《赵翼史学新探》《十七史疑年录》《欧阳修文献学研究》等专著9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史学史研究》《文献》《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70多篇。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史学科积累了相关藏书30.5万,其中中文藏书量27万,外文藏书3.5万;中文期刊50种,外文期刊10种,数据库13种;再加上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图书室的资料,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培养的需要。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艺术系,自1984年开始招收美术类本科生以来,历经27年的发展积淀,目前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方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师范)、艺术设计、绘画等三个本科专业共计约八个专业方向。设有绘画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机构。设有环艺设计实验室、印刷工艺实验室、陶艺实验室、模型成型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图形设计实验室、影视技术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八个艺术实践实验室。拥有一级学科美术学硕士、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硕士生导师10人,硕士以上学位3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生800余人。

      近年来,美术学院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已经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专业创造性和适应性较强的教学体系。教育质量居安徽同类院校前列,在苏鲁豫皖地区高校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几年中,学院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8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高校规划教材9部,在《文艺研究》、《世界美术》、《装饰》、《美术观察》、《中国油画》、《国画家》等国家重点级、国家级及其它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先后有33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获全国美展银奖3项,铜奖3项,优秀奖5项。有200多件作品入选安徽省美展,获省美展金奖9项,银奖37项,铜奖58项,优秀奖若干。美术学院广大教职员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质量高,就业幅面广,在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3人,硕士12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拔尖人才1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3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

  该学科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色,本学科设置田径教学理论与实践等4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紧密围绕当前我国体育改革发展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显著。近年来在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方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余项。

  体育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现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球类馆、体操馆、乒乓球馆、室外篮球、排球、网球等场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面积为228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83年,1985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2008年开始招收日语专业本科生。2008年1月起由原来的“外语系”改名为“外国语学院”。目前建有两栋教学楼,其中有9间多媒体语音室、4间多媒体教室、2间多媒体放映室、1间同声传译语言实验室,另配有2套音频无线发射系统。本院目前设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赴国外学习及访学归国人员5人,博士、在读博士4人、硕士38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常年聘请英语及日语外籍教师4人。近五年以来我院共获批省厅级教研和科研项目共20余项,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或译著共10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外国语学院始终贯彻“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以质量显实力,以特色添光彩”的办学思想,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在近30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部分毕业生现已在国家重点高校担任院系领导或硕士、博士生导师,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前身为1989年设立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1994年成立音乐系。2010年学校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更名为音乐学院。学院目前有形貌典雅、庭院式建筑风格音乐楼二座,使用面积近4000㎡。中西乐器齐备,并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 MIDI 音乐制作系统及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厅、舞蹈房、排练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各种中西乐器等设施、设备齐全,教学条件优越,目前,学校正加大对音乐学院的投入力度,又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到位,完全可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建院(系)二十多年来,音乐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国家级重点刊物70余篇,国家级刊物19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编写教材13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29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47项,校级教研项目63项。在办学过程中,音乐学院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定期举办教师、学生专场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和科学研究,学院教师多次斩获国际级比赛大奖,学院学生在各类国家、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奖1100余次。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含在编教职工46人,外聘专任教师11人)。下设声乐、器乐、键盘、音乐理论和舞蹈五个教研室,“声乐”课程分别于 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音乐学”学科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学科,2013年获准招收“课程与教学论”(音乐)硕士研究生,2019年学科教学(音乐)招收研究生。

经济与管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学校发展规划重点扶植建设的教学单位,主要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遵循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全面发展。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

      学院现有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研究生29人。

     学院下设经济学系、物流与电子商务系、会计学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商务系,同时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拥有经济与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电子商务创业实验室、移动商务实验室、经贸多功能实验室、财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安徽省首个电子商务O2O实验室各1个。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他们治学严谨,潜心研究,已在理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信息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城镇化及乡村振兴、公共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110余篇。设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研究所、物流规划研究所、工伤保险研究中心、民营企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9项、安徽省软科学项目6项、教育厅项目60余项。近年来,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承担了“淮北市公众安全感及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调查”、“淮北市交通安全管理调查”、“淮北市扶贫规划”项目及《淮北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淮北市“三基一技”产业规划》、《淮北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淮北市军民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淮北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7-2025年)》、《淮北市财政局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淮北市邮政局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杜集区全域城市化发展规划(2018—2025年)》、《淮北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山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多项课题,与省内外3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为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4000人次,开创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

       1974年学校建校之初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1984年并入政教系。2007年10月正式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中心”。2015年1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政法学院共建共享,现由校党委书记王磊教授直接分管。2018年1月,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硕士学位一级授权点;2018 年1月,被确定为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7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正式授牌。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4人(不含形势政策课教学团队) ,其中专职教师32人。在专职教师队伍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讲师及以下15人,高级职称占比53.1 %;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17人,硕士及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90.8 %,40岁及以下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0.8 %;有省级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省级拔尖人才3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人;郝文清在2012年首届长三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三等奖,孙宜晓2014年在第三届长三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三等奖,李军全在2014年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郝文清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奖”、“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奖”,李军全荣获“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6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奖”、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省级“名师工作室” 4个(张彧名师工作室、郝文清名师工作室、“原理”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名师工作室),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1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淮北师范大学-南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教育基地)、省级高校网络文化中心(“思华园”网络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获得教学成果奖7项。

      近5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厅级项目10项,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项目8 项,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14项,出版学术著作16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文章6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