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陕西省 院校隶属:陕西省

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西安音乐学院概况

      西安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音乐专业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9年10月,前身是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军政大学音乐部”;1950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1953年调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1956年学校音乐、美术两系分别建校,音乐系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57年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南郊雁塔区长安中路现址;1960年正式定名为西安音乐学院,至改革开放前一度更名为“陕西艺术学院”;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 

      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艰苦创业、弦歌不辍,秉承“明德教化、乐音至善”校训,为西北、为全国乃至世界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的音乐艺术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涌现出赵季平、鲁日融、乔建中、和慧、阎惠昌、吕继宏等一大批活跃于国内外乐坛的著名作曲家、教育家、歌唱家和指挥家,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建立完整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为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普及世界优秀音乐、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大西北音乐人才的摇篮”、研究传播陕西音乐文化的基地和全国影视音乐创作的重镇。 

      学校现有教职工534人,全日制在校生5195人。设有作曲系、人文学院、钢琴系、管弦系、民族器乐系、声乐系、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附中等11个教学单位,另设有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图书馆、艺术中心、艺术博物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培训考级中心、陕西交响乐团等直(附)属单位。还设有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西安鼓乐艺术团、秦筝艺术团、青年艺术团等大学生艺术实践团体。“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现拥有艺术学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音乐、舞蹈两个领域,覆盖全部70个研究方向,均为省级优势学科,其中“音乐与舞蹈学”所辖“长安乐派研究”为省级特色学科。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获得B+等级。设有1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创刊于1982年的学报《交响》,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学术期刊。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三五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15人。 

      学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金奖;意大利中提琴比赛特等奖;国际双簧管乐器协会比赛一等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合唱金奖;中国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音乐金唱片奖;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组金奖,电视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金奖、合唱银奖,电视舞蹈大奖赛铜奖;文化部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一、二等奖等。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依托学科特色和区位优势,秉承“周秦汉唐、陕北红色、西北地域、秦派风格”四大音乐文化,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以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为主导,协调推进传统与新兴、边缘和交叉学科专业平衡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明确了以实践性教学科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打造高水平有特色音乐学院的办学定位。 

      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陕西文化事业建设主战场,在服务社会和大学文化辐射方面成效显著。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助力宁强、镇巴、旬邑脱贫攻坚成果丰硕。每年通过学校参加社会业余音乐培训考级人数达上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美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以传承红色基因、提振文化自信为己任,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思政+艺术”教育品牌,将艺术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社会德育建设方面发挥了先导功能和引领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实施“新三步走”战略、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和文艺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以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向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音乐学院目标不断奋进! 

                                                               (以上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

 

学校简介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教育简况 

           

      西安音乐学院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7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四个学科方向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格局,硕士点覆盖了64个专业方向,目前有学术型和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两个招生类别。为了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学工、就业等各项工作环节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学院于2009年 1月成立了研究生党总支,2010年 12月 9 日院长会议决定成立了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学院拥有一支西北地区实力最强的音乐学学科研究生导师队伍,集中了一批最优秀的专家学者。首批硕士生导师如饶余燕、王沂浦、江静、鲁日融等,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德艺双馨的高素质音乐人才。截至2011年2月,学院共有研究生导师112名,其中教授53人(含外聘教授8人),副教授5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硕士学位者92人。导师队伍中除我院在职教师外,还聘请了来自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的多名外籍专家、教授以及国内音乐、教育界数名知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同时,返聘了本院退休的十多名资深教授,共同招收和指导研究生。 

      学院二十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硕士研究生297人。到2011年5月止,共有在校研究生248名,其中学术型225人、专业学位(艺硕)19人、高校在职4人。多年来,研究生学位培养与教育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的壮大上,更主要是体现在研究生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培养方案、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各方面的逐步完善和规范上。 

      教学方面,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各专业方向成果层出不穷。如以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学术队伍,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6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人,于2007年获得了陕西省一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及优秀团队称号。该方向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季平教授获“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成就奖”、“第五、六届中国金唱片艺术成就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飞天奖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全国性重要奖项。该方向导师——著名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韩兰魁教授的作品《绿色的呼唤》获“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获“国家第二届舞剧荷花奖创作银奖”,他本人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该方向导师陈大明教授2002年获“文化部文化音乐奖”,2003年12月获文化部“全国第九届音乐作品(民族管弦乐)比赛”三等奖。 

      音乐学方向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4人,讲师9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5人。音乐美学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教学体系,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该研究领域导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学术委员及特约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艺峰教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2004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被评为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07年,罗教授在 上海音乐学院第四期 钱仁康学术讲坛中讲授《中国音乐思想史》,该专题获得上海音乐学院资助立项 。此外,音乐学方向在世界非遗项目西安鼓乐的研究领域也成果卓越,出版有《西安鼓乐全书》,该方向导师冯亚兰教授、程天健教授是国内研究西安鼓乐的专家。近年来该方向依托汉唐音乐文化传统区域性文化特色,开拓了两汉音乐、隋唐音乐研究领域,并成功举办了“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该方向导师程天健副教授、夏滟洲副教授2004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音乐表演方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讲师54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48人。2008年“民乐合奏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美声教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声乐专业导师和慧教授于2002年荣获意大利“第42届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于2010年8月荣获意大利“歌剧金像奖”,现已成为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的著名歌唱家;该专业导师安金玉、陈勇分别荣获第五届、第十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名;周玲教授2008年获 “省级教学名师奖”,同年荣获意大利总统授予的意大利共和国“仁惠之星”骑士勋章。王真、赵保平教授200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教育奖”。蔡占科副教授2000年荣获葡萄牙“托马斯·阿尔凯德”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 

      音乐教育方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0人,讲师20人,其中硕士20人。该方向注重全能型人才培养,在全国第三届“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99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试点的单位”。1995年再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等音乐教育本科教学考试试点单位”,承担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试点任务。2009年获省教育厅“音乐教育专业五项全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该专业导师白陆平教授2003年5月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音乐教育专业技能教学”二等奖。 

      近二十年来,学院所培养的研究生人才辈出,如全国颇具影响力的著名作曲家程大兆、青年音乐理论家李玫教授;声乐专业研究生鲜于越歌荣获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大赛金奖”,获德国“罗西尼在维尔特巴特”国际歌剧节声乐大赛最高奖项——公众奖和评论奖。作曲专业研究生吴延创作的作品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陕西旅游歌曲大奖赛” 二等奖。 声乐专业研究生杨照民获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陕西赛区选拔赛金奖,郭茜获第13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陕西赛区选拔赛金奖。2004届音乐理论专业研究生白英的论文“获2004年全国音乐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二等奖。声乐专业研究生赵远征、马腾05、08年分别获得日本音乐审议会举办的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2008年刘刚荣获全国音乐院校歌剧咏叹调比赛二等奖。2008年赵明明在省文化厅举办的声乐大赛中荣获第一名。杜蕾2005年荣获意大利佩萨罗·乌日巴尼亚第一届国际声乐比赛艺术歌曲及歌剧比赛分别获二等奖,2009年5月荣获意大利朱莉奥国际声乐大赛二等奖等等。他们均是研究生的杰出代表。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先后三次来我院视察并观看演出,对我院的改革、发展和综合实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值得欣喜的是,我院在去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我们将再接再厉,使我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有更大的发展,为国家和西北地区培养更多的高水平、高层次音乐专门人才。 


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