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山西省 院校隶属:山西省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专业介绍:

1、学科发展沿革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自1986年初建以来,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同年被评为山西省重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在学科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学科经历了从一个研究方向到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的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各研究方向注重吸纳新生力量,组成了较合理的人才梯队;拥有连续、稳定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12年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

2、研究方向简介

(1)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诠释学为基础, 探索性地将诠释学理念和方法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研究中,通过对中医理论中重要概念、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现代科学诠释,这使得诠释学在中医学继承和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可行性。

(2)藏象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为指导,对肾藏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进行理论诠释;并初步构建老年脑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实现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3)病因病机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运用气象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医学外感六淫致病的内涵,从宏观上观察历代气象变迁对中医病因学中外感六淫致病特点的影响,为《内经》五运六气、司天在泉学术思想及病因分类中外感因素的科学性提供解释和支撑。

(4)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脑病的中医“异病同证”思路创新,以期初步阐明中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异病同证理论的脑分子机制;基于整体观念和异病同证理论,提出脑老化相关疾病具有共同发病机制的假设。

3、学科队伍建设

郭蕾,女,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经历,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1项,2011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1)1项。近5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太原市科技局项目1项,在研经费100万元。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加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973项目1项。

贺文彬,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经历,副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经费1项。主持完成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近5来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篇,含SCI论文2篇,参编著作3部,含英文编著1部。

窦志芳,女,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经历,副教授。从事伤寒论教学工作和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工作。近5年来先后主持、参与5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者25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5部。

赵雪丽,女,医学硕士,副教授。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和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工作。近5年来先后主持、参与3项厅局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教材3部。

4、学科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创建于1986年,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1年6月中医学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同年9月中医学评为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而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我校中医学下的优势二级学科。承担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学科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培育);2012年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经过25年的持续发展,学科在学术水平、人员梯队、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中医学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学术上,本学科专长于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提出具有丰富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的“脑主元神论”。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肾脑相关研究和证候规范化研究,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老年期痴呆和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几年来,本学科在中医药防治神经精神疾病基础研究与外感六淫致病思想的气象学内涵研究、体质学等方面进行了新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近五年来共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13项,共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参与教材、学术著作编写50余部。2篇论文被SCI收录。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名。

本学科研究人员通过引进、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等手段,使团队不断壮大,学科研究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年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现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0名,初级职称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12名,硕士10名,博士后3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5、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人才培养以加强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功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科研能力,既较好地契合了中医药行业和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效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人才的趋同化现象,使学生很好的适应毕业后工作的现实需要。

6、培养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优势

目前已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科研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1个,流调基地1个。实验室、研究中心面积达174.24平方米。其中中医学基础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同时学院有共享科研实验中心1个——山西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面积达718.74平方米,该中心实行集中优势、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拥有各类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3台件,总值104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9台件,价值860余万元。内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医药基因表达调节技术实验室、中药生物化学实验室)、分析实验室、药理毒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中药制剂技术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动物实验室等,是学院各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些研究基地的建设,为凝炼科研方向,凝聚及稳定高水平人才队伍,促进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7、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本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8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收录。参与教材、著作编写57部。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培养硕士、博士生20名。

学科承担中医基础理论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学科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本学科人员五年为本科班授课高达1万多学时,硕士研究生授课200学时,博士研究生授课500学时。

8、导师代表简介

郭蕾,女,医学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经历,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2)1项,2011年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1)1项。近5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太原市科技局项目1项,在研经费100万元。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加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973项目1项。

贺文彬,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经历,副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经费1项。主持完成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近5来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篇,含SCI论文2篇,参编著作3部,含英文编著1部。

9、学科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的建设,使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中等以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