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山西省 院校隶属:山西省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中医五官科学
专业介绍:

1、学科发展沿革

五官学科是山西中医学院建立较早的学科之一,始建于1986年,承担中医专业、针推专业、成教高职等眼科学及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及临床工作。于2011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正式招收五官科硕士研究生,目前共有硕士生导师4人。经过近30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基本合理的学科队伍。经过不断发展,学科在学术水平、人员梯队、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医五官学科现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和学术影响。

2、研究方向简介

 (1)中医药防治耳鼻喉常见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针对耳鼻喉常见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按病化裁,临床疗效明显。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突发性耳聋为本专科建设特色优势病种,具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独特优势。

(2)中医药防治眼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以独特的五轮学说为基础,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结合脏腑、经络、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把局部病变和全身症状结合起来,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眼针、头针、体针)、按摩等多种治法,达到满意的疗效。

3、学科队伍建设

本学科以毋桂花主任为学术带头人,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含2名外聘导师)。其中中医眼科学2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2名,导师队伍在我省中医五官科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4、学科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成员主要由学院中医耳鼻喉科教研室、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中医眼科教研室、附属医院眼科以及学院中西医结合五官科教研室人员组成。近年来本学科承担的科研课题有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项,厅局级5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5部,参编著作10余部。围绕重点病常见病在中医证治规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中医药作用机制、模型建立等深入开展研究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

学科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院系合一”的优势,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和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素质的培养。

6、培养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优势

学科目前以鼻科、咽喉科、眼底病、弱视和斜视为研究重点,争取向耳科等其他方向发展。以山西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为平台,发展实验室建设。科研实验中心内设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药理毒理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动物实验室等。主要仪器设备有:Thermo液质联用仪、CAMAG薄层色谱扫描仪、BD流式细胞仪、Stratagene荧光定量PCR仪、Bio-rad电泳系统、UVP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Olympus倒置荧光显微镜、MD酶标仪、BIOPAC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Sigma高速冷冻离心机、ELGA纯水超纯水系统、ASI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Niro-Soavi高压均质机、Buchi喷雾干燥机等,为学科的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临床实践基地主要以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三甲医院为重点,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科培养的需要。

 

      

 

7、教学科研成果

中医五官学科建设始终以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为工作中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本学科成员均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近五年为本科班授课高达1万多学时,为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等不同专业本科学生系统教授《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医急症学》(五官科部分)、《针灸五官科学》(眼科、耳鼻喉部分),并承担学院各专业硕士、本科、专科的见习、实习教学任务。

目前学科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与教材、学术著作编写近20部。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院级项目2项,总的科研经费已经达到50余万元。

8、导师代表简介

毋桂花,副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中医临床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五官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务理事,山西中医药学会理事。从事耳鼻咽喉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25余年,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备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三项,主持省级课题一项,撰写并发表一作国家级、省级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著作共10余部,共计约80万字。

9、学科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的建设,使山西中医学院中医五官学科整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国内同类学科的中等以上水平,争取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以现有的研究方向为依托,进一步扩大主要研究方向优势,培育出2-3个新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培养工作,完善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努力把中医五官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使学科的研究经费更加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