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院校隶属: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全日制学术型

单位代码:84601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  邮政编码:100061

联系部门:科研处     电话:010-87182561            联系人:胡豫琴

专业、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及拟招收人数

指导教师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拟招收人数:2

3

01体育社会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邱雪  研究员

刘新华 研究员

王富百慧副研究员

02体育管理学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拟招收人数:12

17

03运动生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冯连世 研究员

江崇民 研究员

赵杰修 研究员

张忠秋 研究员

郝卫亚 研究员

王向东 研究员

徐建方 副研究员

何子红 研究员

张漓   研究员

封文平 研究员

王梅  研究员

林洪  研究员

刘运洲  副研究员

赵鹏   研究员

周未艾  研究员

李然  副研究员

郭建军  研究员

04运动生物化学

05运动健康促进

06运动生物力学

07运动康复

08体育统计与测量(含体质测评与运动员选材)

09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拟招收人数:3

4

 

10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陈小平 研究员

程燕 研究员

苑廷刚 研究员

肖丹丹 研究员

11乒乓球

12运动训练学

100216运动医学

拟招收人数:3

6

13运动处方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19西医综合能力

王欢 研究员

高晓嶙 副研究员

路瑛丽 副研究员

周敬斌 副主任医师

鲁智勇 副主任医师

梁辰   副主任医师

14运动医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说明

考试科目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体育基本理论 旨在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阐明体育的思想基础、科学基础和组织基础,剖析体育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论述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原则和途径,阐明体育科学管理体制、体育的手段以及国际体育的意义。内容包括:体育的概念、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体育与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军事)、体育与体育科学、体育的功能、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的手段、国际体育以及当前体育发展出现的新现象、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体育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体育领域管理现象、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管理基础理论,具体包括管理与体育管理的相关概念、体育管理基本原理、体育管理方法、体育管理的过程与职能等。第二部分为体育管理实务,具体包括体育管理体制及发展战略,社会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市场及其开发、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赛事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等。

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机能;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肾脏机能及运动对其影响;运动与内分泌功能;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与判断;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训练周期的生理学原理;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运动解剖学 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特征,其形态结构对人体运动的制约以及体育运动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原理;对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实例分析;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各器官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与人体运动的相互关系;运动解剖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及血液循环的影响;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机理、评价及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运动训练学 重点考察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程度,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竞技能力的含义、结构以及各种竞技能力子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理论体系、各具体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多年、年度、周、课等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

614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重点考察考生对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共管理的契约与适应性;公共行政学派及其主要模型;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结构;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公共管理者的责任与伦理;福利制度与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契约主义;公共政策与执行。

615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一、物质统一性原理揭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及其对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启示;二、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及启示:发展的含义和实质;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三、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四、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包括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等基本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五、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等;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六、劳动价值论及其争论: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和价值规律,以及对反对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的批判;七、剩余价值论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的实质及其争论;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和联系;再生产理论的内容及其启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哪些弊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等;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作用的形式、作用和实质;九、全球化的含义及各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十、资本主义历史趋势: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基本含义,原因分析及现实意义;十一、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列宁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十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815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基本范畴、学科特点、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直接理论依据;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影响;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六、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形成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环节、矛盾及规律;七、思想政治教育者、职能及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征及分析方法;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的原则;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九、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主要原则;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含义、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含义及主要体现;十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载体的地位及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及其特征和功能;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执行和反馈。

619西医综合能力

参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确定考试范围。 一、生理学: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肺容积和肺容量,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二、病理学:细胞与组织损伤;修复、代偿与适应;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分期及其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后果;COPD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三、内科学: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COPD、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的基本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并发症和防治措施。 四、外科学: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骨折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早晚期并发症;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愈合的因素,临床愈合标准;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骨折复位标准,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肩关节脱位、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17心理学综合

心理学导论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历史与现状;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认知过程的基础知识、发生机制及相关理论;情绪、动机的基础知识及主要情绪理论、动机理论;能力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人格的基础知识及主要人格理论;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及各个阶段的年龄特征;学习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学习理论等。(约占35% 实验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设计,实验研究的效度;反应时的含义与种类,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反应时技术;阈限测量的方法,心理量表法,信号检测论;主要的心理学实验和常用心理实验技术。(约占20% 心理统计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及描述,具体包括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及差异量数;推论统计,具体包括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线性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等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及方法。(约占20% 心理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测验的性质与分类;信度、效度的概念与检验方法,项目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心理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测验的实施和使用,分数的合成与解释;常用心理测验工具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条件。(约占15%运动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唤醒、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运动活动的感知、记忆、思维、注意的特征;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锻炼行为的动机;锻炼行为的理论;锻炼活动的心理效益等。(约占10%

346体育综合

运动生理学 拟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内环境的稳定及其调控;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骨骼肌与运动;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及其影响;呼吸的过程及呼吸机能与运动;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评价、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及其评定、训练;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学 本科目旨在结合体育教学实际,掌握并深入理解学校体育的基本知识,形成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与价值;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等。

运动训练学 重点考察考生应用运动训练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概念体系;竞技能力的含义、结构以及各种竞技能力子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各具体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多年、年度、周、课等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