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导航 > 院校政策

用青春诠释家国担当——记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2021年08月05日 来源:光明日报

“当年,我满怀豪情报名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为全国首批101名支教队员中的一员,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20年,但想起支教期间的事,仿佛就发生在昨日一般,一生中能有这样的经历,无悔。”厦门大学第一届支教团队员张秀丽每每回忆起那段难以忘怀的时光,眼神总在闪闪发光,难掩激动的心情。

1999年,张秀丽作为全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三合乡三合中学支教一年,教授高三数学和物理。尽管支教的地方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自找苦吃”的她一刻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对她而言,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勤奋刻苦是至今难忘的温暖记忆。

在她的记忆里,“三合乡非常缺水,非常缺电!”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批改作业到晚上11点,当准备拉上窗帘时,却看到一些学生正挨着窗户,借着屋内的灯光认真地看书。当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孩子考上好的学校。

如今,张秀丽当年教过的学生,有的成为了市县各级公务员,有的成为了乡村致富带头人……当年她眼中的“熊孩子”韩松年回到了家乡任教,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

这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厦大版“山海情”故事的一个片段。当代青年的诗和远方在哪里?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296名青年学子用22年的坚守给出了答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诠释家国担当。

1999年,厦门大学将支教点确立在国家扶贫重点工作县——宁夏海原,从南国海滨的花园学府到黄土高坡的旱塬峁梁,厦大青年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跨越2000多公里,接力展开扎根“西海固”教育扶贫的壮美画卷。

支教队员们立足三尺讲台,常年担任核心专业课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方法,广受当地师生欢迎并迅速得到推广,支教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实施20周年报告会上,海原县关桥中学校长李克俊评价,“厦门大学支教队员们的到来无疑就是雪中送炭”。

课堂以外,支教队员们组织开展了“艺术守望者”“解忧杂货铺”等系列第二课堂活动,组建合唱团、国旗班等学生社团,丰富了当地校园文化生活。

支教团还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公益活动,他们走进直播间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代言;在社会各界和学校的支持下,支教团帮助当地学校改善硬件设施,募集1070余万元“一帮一”助学资金,走访、资助近2万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建成1所希望小学。

在宁夏海原县,每当说起厦门大学的支教老师们,老百姓个个竖起大拇指,也有人会骄傲地说:我家娃是被厦大老师教过的,现在考上了大学……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电视剧《山海情》热播结束,而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教育扶贫、爱心接力还在继续。(记者马跃华 通讯员梁振伟)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