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江西省 院校隶属:江西省

科研条件

科研条件

(一)科研项目众多,研究生培养经费足

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充足,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十三五”期间,校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等一大批国家级项目新增科研项目20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累计超过5.5亿元(截至2020年7月31日),较“十二五”期间提高了37.5个百分点。承担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和立项率保持较高水平,累计获资助项目238项,总资助经费达1.07亿元,获资助项目数在全省位居前列,立项数占专任教师之比占历年在全省高校均排第一,黄路生院士牵头的重大项目获资助,实现了我省该类项目零的突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继续获得滚动支持,专项5235.4万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项及研究任务30余个,专项经费3000余万元。承担了一批省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农业领域科技项目数在全省位居前列。

(二)科研平台较强,研究生培养条件

学校科研平台众多、数量充足,科研培养条件优越,完全满足研究生科研实验和培养需要。

学校现拥有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了江西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1个;拥有全省唯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智库6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核心协同单位)。建有江西省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个、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基地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众创空间1个。

(三)科研成果丰硕,研究生培养质量高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

“十二五”以来,我校共获得各级各类国家、省级科技奖励15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1203多篇(其中SCI收录60多篇)。近年来,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33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篇,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2篇,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0篇,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390项,江西省“青马工程”项目53项;在全国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得2篇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2篇全国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4篇全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5位优秀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2位研究生获得全省“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7位研究生获得全省“十佳学术之星”“十佳实践之星”荣誉称号,陈松昌获得2020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兽医硕士学位获得者”,研究生团委组建的百名博士“壮丽70载,奋斗新时代”服务营队获评2019年全国优秀实践团队,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1位研究生获“大北农杯”第一届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位毕业研究生荣获首届“中国杰出兽医”称号。研究生服务团队连续15年被评为省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营队,3次被评为国家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营队。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最终就业率10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