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河南省 院校隶属:河南省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生招生学院简介

农学院

农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力量最为雄厚的学院。共设四个系,分别为农学系、烟草系、农业生物技术系、中药材系。开设农学、农业标准化与贸易、种子工程、烟草学、烟草工程、中药学6个本科专业或方向。建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学科,“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作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烟草学”3个博士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烟草学”3个硕士点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授权点。
   
农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2人,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6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5人。在校研究生
21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
   
拥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国家玉米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已有上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选育出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研制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林学院
  
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林学系,于河南农业大学同岁。学院历史悠久,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42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13人。学院下设4个系、1个中心实验室和4个科研机构。森林培育学科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经理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1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6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理类五大学科门类,在校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2300余人。

    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人才为己任。近百年来共培养本专科生近万人,博士生、研究生500余人。培养的人才遍及省内外,有数十人在美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或工作。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近10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8项。与日本信州大学、泰国梅吉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等校建立了友好关系,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院长期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在全省各地建设了20多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既服务了教学,又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先后选派了多名优秀教师担任科技副县长,较好地发挥了学院的科技依托作用;每年承担10多项农业科技传播工程项目,一大批骨干教师经常到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林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牧医工程学院

牧医工程学院始建于1927年,为我国第一个畜牧系,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办学条件优越,优秀人才辈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另有25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教育系统及河南省劳动模范5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优秀专家5人、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双聘院士2人,客座(兼职)教授12人。在校生2400余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在职硕士研究生140余人。

        有畜牧学、兽医学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 7个省二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试验机构,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工程研究所等7个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7个本科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河南省名牌专业及一本招生专业各1个;畜牧学、兽医学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兽医、农业推广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3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十五以来,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河南省教学创新团队及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主持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重点重大项目60多项,累计到帐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

        坚持牧医精神教育,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举办企业家课堂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等特色活动。率先在河南省创建大学生创业中心。连续11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作品竞赛并获奖,21次问鼎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15年获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校招生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一大批毕业生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或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建立最早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层次办学的工科学院。学院溯源于河南农学院1957年设立的农业机械化教研室,1960年成立农业机械化分院,1961年改为农业机械系,1985年易名为农业工程系, 1993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农业机械系、能源与环境工程系、交通运输系、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等5个系;学院建有1个中心实验室、1个农机实习工厂和1个计算机中心;学院拥有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经国家批准设有农业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学院还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特色专业3个;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1800余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8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有教授9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占22%,硕士学位以上51人,占66%;学院专任教师中有现任全国人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先后聘请郑州宇通客车公司路发尧教授级高工等9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

  依托学院建有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学院下设现代农业装备能源工程农产品物流机电技术4个研究所;学院拥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农业部省柴节煤产品及设备检验测试中心、河南农大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和河南省龙达科贸公司等产学研平台;学院是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挂靠单位和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单位。

  学院长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农业装备及自动化、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学院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0多项,公开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0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获得国家专利40多项,在解决国家及河南省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及三农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院先后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德国莱比锡资源研究所、芬兰VTT科学院、亚洲理工学院和韩国全北大学等国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是一所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培养经济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学院。学院下设经济贸易、农林管理和管理工程三个系。1980年设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1981年招收首届本科生;1983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0年获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授予权;1993年更名为经贸学院;2005年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年获农业经济管理博士授予权。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河南省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学院,也是河南省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基地。现拥有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点(河南省普通高校中管理学科门类唯一的博士点)、作物技术经济博士点;农林经济管理一级硕士点,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3个二级硕士点,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推广硕士和农业经济管理在职硕士授予点。

2005年,以我院为依托组建的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被授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与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大卡特)合作成立了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河南分院;与河南省财政厅联合成立了河南省农村财政科学研究所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院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目前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农村发展与管理(拟08年招生)、市场营销 (拟08年招生)共7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500多人。学院拥有一支精诚团结、学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素质教职工团队,现有教职工69人,正副教授23人,博士后3人,博士10人。

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总支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先进组织单位学生工作创新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富有特色的班主任工作荣获学校十大德育精品

20 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坚持 " 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 " 的指导方针,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投身到河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河南经济和农村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截至 2008 6 月,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约 6000 人。 近几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软科学2项,省社科规划、省科技攻关、省软科学、省人文社科等省部级项目41项,科研经费239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1项,被省政府等部门采用的18项;发表有关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她不仅是河南省农村经济与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河南省农村、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

                               烟草学院

烟草专业始办于1975年,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开办该专业学历教育最早的院校,至今已有34年历史。200812月正式组建烟草学院。学院下设烟草原料系、烟草加工系、中心实验室,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统招在校研究生169人,本科生567人。

烟草学院拥有烟草学、烟草工程2个本科专业,拥有烟草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完整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现有烟草栽培、烟草育种、烟叶调制、烟草品质生态、烟草化学、卷烟工艺等6个研究方向;组建有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烟草行业烟草栽培重点实验室等两个部级科研平台。

目前,烟草学院承担了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叶公司、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烟草公司,河南中烟、湖北中烟、川渝中烟、上海烟草集团、红塔集团、吉林中烟、浙江中烟工业公司等单位下达的纵向、横向联合科技攻关项目百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2项;培育出豫烟5号、豫烟6号等烤烟新品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3项;正式出版学术著作和烟草专业教材50余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占总数的90%以上,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宣读论文30余篇。

烟草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现已走向全国各地,他们在中国烟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优秀代表有中国烟叶公司总经理赵振山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特别是烟草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工业企业,如上海烟草集团、红塔集团、白沙集团等,从生产车间、原料供应到技术中心都有我校毕业生在辛勤工作,有的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和技术中坚,他们正在用在校所学的知识,加上努力的工作,正引领着烟草行业的前进方向。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是河南农大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院。1930年在原河南大学农学院创建植物病虫害学科,1941年开设植物病虫害专业,1950年建立植物病虫害系,1994年植保系基础上组建生物工程学院,2001年学校院系调整后更名为植物保护学院。在近八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有涂治、陈振铎、王鸣歧、何均、贺钟麟、丁文山等老一辈著名植保学家在学院工作,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逐步确立了立足农业,服务河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良好院风。

    学院现有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作物安全生产以及植物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其中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并设立了省特聘教授岗和校特聘教授岗。作物安全生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以及作物安全生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开设了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植物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其中植物保护专业是河南省建设的名牌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7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双聘院士1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在教师中,校特聘教授1人,教授8人,副教授20人,省管专家1人,河南省青年科技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4.8%,有15人在国家级、省级学会担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5门,30多人次获得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成果和奖励,其中省级二等奖2项,市级和校级19项。在恢复高考三十年来1700多名毕业生中,目前已获得高级技术职称或副县(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的毕业生近500名,约占30%2001年建院以来,连续7年应届毕业生考研率达40%以上,并多次涌现出整个宿舍同学全部考上研究生的先进典型;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5年学院学生工作获校年度学生工作创新奖,2006年学院被评为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42007连续四年被评为校暑假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有7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学院在加强教育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以科研提升教学水平。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性招标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6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1项,杰出青年基金2项,承担了国家粮丰工程植物保护子项目,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等,到账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以上奖励4项,申请专利29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被SCI期刊源论文30多篇。

园艺学院

园艺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7年的园艺系,2009年元月设立园艺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名,教授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8人。园艺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园艺学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学院设有园艺本科专业,果树学、蔬菜学、设施栽培、茶学硕士点和设施栽培博士点。先后培养本科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研究生4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成为河南省高级园艺人才培养的摇篮。园艺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历经80余年的学术积淀,园艺学院逐渐形成了以设施农业,果树、蔬菜新品种培育和园艺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为特色的研究方向,是我省园艺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承担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河南省重大和重点科技攻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河南省基础研究项目等科研课题。近年来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0余项,培育蔬菜新品种26个,鲜食桃新品种10 个。学院重视产学研结合,积极服务三农,院属企业--河南豫艺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在促进我国园艺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组建于2005年,是河南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的新兴学院。现有1个博士学位点:农业信息化技术,3个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农业信息化技术,2个专业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高校教师)、农业信息化(农业推广),5个本科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物流管理)。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专、兼职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6人。在校全日制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1147人。

学院紧紧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坚持以管理科学为先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为方法、以农业信息技术为特色、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组建了数字化农业、决策技术、技术创新、运筹与控制技术等创新团队。现有“河南农业信息化研究应用中心”等3个学科科研平台,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软科学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科研成果30余项。

学院重视加强教学管理,狠抓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承担各类教改项目11项,荣获省、厅级二等奖以上教学成果14项,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5门,主编国家及省部级规划(统编)教材20余部。学院有27人(次)先后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优秀专家、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依托学科搭建学生素质拓展和专业技能实践平台,成立了“电脑120”技术服务中心、数学建模协会、ERP协会和大学生创业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2项,其他科技竞赛校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郑州大学等单位相关学院、学科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的新建学院,也是促进学校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快速发展的拓展学院。学校整合了原农学院的植物学科、生理生化学科,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微生物学科,牧医工程学院的动物学科,于200517建立。植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等学科具有悠久的建设历史和长期的学科积淀,为我院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现有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动物学和遗传学等5个系、一个生命科学教学实验中心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一本招生)本科专业。拥有植物资源学和农业生物技术2个博士点、1个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其中拥有的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植物学和微生物学等12个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植物资源学和农业生物技术2个农学硕士点和发酵工程1个工学硕士点,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4个重点学科,在微生物学和植物学等2个学科设立了校级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在读博士10人,博士中有1/3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有特聘教授1名,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教育厅和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8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62人。学院从国内外共引进了25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从国外柔性引进5位客座教授,从国内引进了15名兼职教授,现有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150人,本科生近1000人。

按照“到2010年建校100周年前夕,把学校建设成为以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为核心,农学学科、近农学科和非农学科布局合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了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力度。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学术队伍已经成为我院多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教师紧紧围绕着农业生产的重大和关键问题,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重大、重点课题3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累计申请国家专利36项。教师出版著作3部,主编统编教材3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性期刊摘编论文14篇。校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攻关和河南省重大重点项目等。

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最年轻的学院之一。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农学系设农产品贮运与加工专业。199411月,学校进行专业调整,撤系建院,成立生物工程学院。200112月,撤销生物工程学院,成立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20051月,成立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系,1个院级教学实验中心(包括3个中地共建实验室、6个研究室、10个实验室和3条食品加工中试生产线)和1个校级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拥有作物产品品质控制与加工1个博士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2个硕士点;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和高校教师(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3个本科专业。 现有教职工近4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博士或硕士学位者达100%。在校研究生、本科生800多人。2005年以来,学院坚持上水平,创品牌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使学院各项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教研项目58项,经费800余万元;2007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人均数量排全校第一;主编、参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等41部。
   
学院特别注重校企联合,发挥学科优势,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先后与河南双汇、众品、奥星、莲花、思念、兴泰和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等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和研究机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下设资源与环境系、土地资源管理系、中心实验室和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学科研机构;建有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和土地资源管理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农业资源利用一级硕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学位4个硕士点和作物营养生理博士点(自主备案);设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为校级特色专业,在校本科生640余人,研究生90余人。

  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2人(含外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河南省省管专家2人。拥有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超高速冷冻离心机、GPS定位仪,SuperMap等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彩色绘图仪、大幅扫描仪等大型仪器设备200余件。

  注重本科教学改革,建有公共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功能教学实验室8个、实践教学基地9个,获各级教学成果6项,主(参)编全国统编教材14部。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名教师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围绕中低土壤培肥、土壤污染修复、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作物营养与施肥、新型肥料研制与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技术、土地调查与评价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等国家级课题10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科技攻关、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省级课题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 EIISTP收录10余篇。主(参)编专著11部。

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现设有社会科学系、法律系、行政管理系、文学艺术教学部、研究生教学部等教学研究机构;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四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学院除专业课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着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文学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文法学院是一个蕴含着丰厚文化底蕴,具有浓厚人文育人氛围的文科学院,是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 63人,其中专职教师57人,专职行政人员6人。专职教师中,有正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37人。学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校级重点学科,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两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张国富教授和孙金华教授两名校级教学名师。近年来,学院先后有20多人次获得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十大优秀社科专家、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省教育系统劳动竞赛特等奖、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在《求是》、《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20余项。学院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有人文社科方面的藏书3万册,各种专业报刊近百种。建有模拟法庭,管理综合实验室,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实验中心。

                    研究生教育

    文法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把研究生教育作为推动学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工作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效地保证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该学科培养全面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能够担任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业人才。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该学科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的专门人才。本学科设三个研究方向: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理研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果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该学科培养具有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学科设三个研究方向: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该学科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比较系统的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其理论成果,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担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的专门人才。本学科设三个研究方向: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