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国际中文教育
(代码:0453,专业学位,学制2年,最长修业年限5年)
1.专业方向
国际中文教育专硕点依托现有优势,面向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重大需求,面向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对中文教育的广泛需求,面向服务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迫切需求,设置了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文+职业教育”、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与国际传播三个培养方向。
(1)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要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研究,特别是智慧中文教学以及东南亚小语种与汉语比较研究。依托教育部印尼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民办大学联盟、海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和诸多海外实习基地,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强化教学技能实践,培养中外语言文化与教育实践融通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中文+职业教育
主要开展“中文+职业”“中文+技能”教育研究、跨国企业语言培训研究、中外企业文化研究等。依托自贸港开放政策,结合学校产业学院发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探索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与产业结合新模式,针对中国跨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员工培训需求,开展“中文+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
(3)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与国际传播
主要开展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及国际传播、中外人文交流、琼侨文化研究等。依托三亚学院与教育部共建的海南自贸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以及海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海南省琼学研究会,以侨为“桥”,深入挖掘研究地方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海南(自贸港)故事,扩大国际影响。培养能够胜任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2.导师队伍
本专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中青年骨干为核心,年轻有为、素质优良、富有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团队。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合理,行业教师来源广泛,探索并实施“专业+行业+企业”的“三业”融通师资培养模式,积极推动教师赴海外及国内有关企业、学校实践锻炼,开展调研,紧贴时代及学科前沿。
国际中文教育专硕点师资雄厚,囊括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现有校内外导师26名,校内导师1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8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具海外实践经验教师17人;海南省C类领军人才1人,海南省D类拔尖人才10人,南海名家4人。
3.科学研究
经多年建设,本专业已形成一支稳定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科研水平显著提升,高层次成果不断涌现,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依托专业成立了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印尼)、海南自贸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海南省华文教育基地、海南省琼学研究会、海南省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近年来团队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举办了一系列海内外融通高端学术会议。科研成果丰硕,科研转化率高,直接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
4.实践基地
本专业建有三十余个海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其中,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建立了10余个海外实习基地和“汉语教学中心”,选派在校生赴海外进行教学实习,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专业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和实习,安排在校生在大三期间进行集中实习,由指导老师带队走上教学一线岗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一体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提高专业素养;注重所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专业学生活动具有“国际化”特色,实行中外学生“一体化”培养,通过“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为学生搭建了宽广多姿的育人平台,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生涯规划、系统化的学业指导、个性化的成长指引。每年的“琼州杯”国际学生汉语与中华才艺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才华、接触各国文化的机会。专业曾实现四连冠的壮举。专业累计承担了500余名国外留学生的语言教育,建立国际学生课堂实践活动,打通国际中文教育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课堂,选取优秀学生担任留学生新生一对一“小导师”,让专业学习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
5.主干课程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3)跨文化交际(双语)
(4)中国文化通论
(5)国际中文课堂教学案例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2015年开始招生,该硕士点拥有一支师资结构完成,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导师队伍。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技能、良好的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较强外语运用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需求,胜任多种汉语教学任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确立了1+1或1+0.5+0.5(国内学习+国外实习与学位论文或国内学习+国外实习+国内实习与学位论文)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组织研究生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汉语教学实践工作,参加中华文化体验推广;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家级各类专业竞赛,2017年首届“汉教英雄会”大赛获全国一级奖杯“最佳人气奖”,吉林省2017汉语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二等奖,包揽大赛前3名,2018年第二届“汉教英雄会”大赛获华北东北区二级奖项“优胜奖”(1名中研生、1名外研生)。面向国别化就业需求开设非英语二外课程;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国家汉语教师志愿者考取率连续3年达99%,研究生以志愿者身份被派往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智利、菲律宾、泰国、多米尼加、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佛得角、孟加拉、柬埔寨、蒙古等国从事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推广工作。毕业生全部具有国外汉语教学经历和资质,就业于国际学校、汉语教学机构,或国家汉办公派汉语教师,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上海电机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依托学校“扎根临港自贸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国际化办学优势,聚焦“工程中文教育”学科特色,致力培养具备扎实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及一定工程技术背景知识,掌握工程技术领域专门用途中文教学技能与应用能力,具有良好“中国制造故事”传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助力“中文+工程技术”之花开遍“新丝路”。
本学科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学缘结构交叉复合、培养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包括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审专家及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东方英才计划入选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等,70%以上教师具备海外经历,多名教师具有海外孔子学院建设及教学经验,曾参与教育部有色金属行业“走出去”赞比亚项目,编写《工业汉语》等特色教材并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与临港集团、振华重工等大型企业共建斯德哥尔摩、旧金山等海外创新中心实训基地,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开展孔子课堂建设,建有德国研究中心、工程中文研究中心、智能制造双语平行语料库等研究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
欢迎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相关专业学生报考。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1-38223268;
E-mail: wangyy@sdju.edu.cn;
学院网址:https://ies.sdju.edu.cn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以职业发展和专业技能为导向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主动对接国际产能合作,服务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建设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以及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储备、高效的教学技能、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及海外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活动,胜任一带一路及周边国家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和工程技术专门用途的国际中文教育及其他与汉语和中国文化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利用本校的工科优势和学科特长,依托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等高原学科和人工智能、能源与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积极开展推进面向“一带一路”及周边国家的国际中文师资培训;借助多学科知识体系,探索“多渠道、精定位、可持续”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探索“中文+”特色技术的“出海”路径,持续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可在境内外高等院校、双语学校、语言培训机构从事国际中文教学、小学教育及管理工作,或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工业产业中从事涉外文秘、商务管理、语言创意、项目策划等相关工作。
国际中文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本专业是为支持国际汉语教育事业,适应汉语走向世界需要,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孔子学院发展和汉语国际推广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业学位。
本学科以外语语言教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等学科为支撑,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及外语交际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具有学科交叉的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把汉语知识、外语能力、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与社会实践并重,学位点在国内外建有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
本学科有海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学分,达到相应职业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沈阳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满足《沈阳大学学位(研究生)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获得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