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与性病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学     专业代码:100206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临床医学

专业介绍



    皮肤病与性病学是温州医科大学重点扶植学科,皮肤性病科是浙南闽北地区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皮肤病与性病学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2010和2011年分别被卫生部和卫生厅定为皮肤性病学医生培训基地。有着较为完整的医、教、研人才梯队,现有专业医师28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2人,拥有博士学位8人及硕士学位20余人,在读在职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分第一临床学院和第二临床学院招生。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皮肤肿瘤、遗传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银屑病、感染与免疫、儿童皮肤病、皮肤激光美容等。学科带头人李智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激光与美容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多模态成像指导下的黑素瘤光热、光动力联合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的临床治疗与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等杂志发表SCI文章30余篇。儿童皮肤病专业,依托育英儿童医院的区域中心优势,是浙江省医学会儿童皮肤学组组长单位。学科带头人高宇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分会儿童皮肤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儿童皮肤学组组长等,从医30余年,在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在儿童皮肤病,血管瘤诊治,皮肤激光美容方面有较高造诣。

近年来,皮肤病与性病学科多次获得各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10项)、省和市各级科研课题。在国外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科研成绩显著。获2017年度温州医科大学单篇论文被引最高科研奖。获2018年度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SCI论文一等奖。2019年获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最具影响力科研成果奖。2020年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学科承担温州医科大学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和规培生等教学任务。参编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皮肤性病学》配套教材、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教育部规划教材医学英文《皮肤性病学》及全国高级职称考试教材《皮肤性病学》等著作。

    科室承担浙南闽北地区的专业医疗任务,年门诊量突破过60万人次,有皮肤内科、皮肤外科、儿童皮肤科、激光、医学美容、皮肤治疗室(冷冻、光疗、微波等)、皮肤实验室(真菌、性病、过敏源)等设置。具有多个特色专病门诊。皮肤科病房具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和条件。随着科室业务的不断拓展,临床医疗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分布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部分已成长为当地皮肤科中坚力量。

    热忱欢迎各位考生报考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简介

本学科创建于1972年,2012年、2013年分别获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和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粤西地区皮肤病与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本学科现有医师及技术员17人,其中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2名,博士4名、硕士9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

本学科由门诊、病房和皮肤性病研究所组成。皮肤性病研究所面积约271 m2,已建立真菌实验室、皮肤病理检查室、性病实验室、PCR室、免疫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900多万元。门诊设有真菌检查室、手术室、皮肤激光美容治疗室、过敏原检测与治疗室、医学摄影室,配备Harmony XL激光/脉冲光工作站、Soprano XL半导体激光脱毛治疗仪、MedLite C6激光治疗仪、三维点阵铒激光、高能紫外线治疗仪、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Bio生物测敏治疗仪、窄谱UVB光疗仪、Ellman射频刀、光动力学治疗仪、超脉冲CO2激光等治疗设备。

本学科可开展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性病病原体检测、皮肤病理、免疫病理、过敏原检测等检查,以及皮肤美容激光、CO2激光、冷冻、射频刀、皮肤外科、自体表皮移植、UVB光疗、光动力、脱敏等治疗。近5年的年平均门诊量5.8万多人次,住院病例600多人次。本学科对各种皮肤病、性病的诊治均有独到之处,特别是性病、结缔组织病、重症药疹及大疱性皮肤病的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学科负责人樊翌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数字化诊断亚学组”(数字病理方向)牵头人,第十二届委员会实验学组委员,皮肤肿瘤研究中心会员单位负责人,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美容分会常委,安徽医科大学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严重感染性皮肤病”研究方向带头人。担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皮肤病与性病》、《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学杂志编委》编委,《广东医学院学报》英文编辑,《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及《Br J Dermatol》、《Int J Dermatol》、《Mycopathologia》等10家SCI收录杂志的特邀审稿人。国际上首次报道厚皮马拉色菌、真皮毛孢子菌、球黑孢霉引起的皮肤和甲感染,2010年首次在国际上报道我国学者发现的1种新的皮肤病—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迄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1篇,主编专著及教材各2部。

本学科主要有2个研究方向:真菌性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复杂性皮肤病的分子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是广东省最早开展真菌学研究的单位之一,也是发现罕见真菌感染最多的单位。首次发现雌二醇抑制Th17细胞分化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J Immunol》杂志。2012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3篇。2014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迄今共招收硕士生116人,其中毕业92人。10~15届8名硕士生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其中10届学生曾获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1年优秀研究生SCI收录论文奖三等奖。硕士生就业率为100%。

2012年招收博士后,1名博士后研究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第52批博士后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

 

招生咨询方式:

皮肤性病研究所电话:0759-2369983

学科概况: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成立于1947年,是大连医学院的首批临床科室之一。1969年随大连医学院南迁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皮肤性病科。本学科是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医学二级学科,有着较为完整的医疗、教学、科研人才梯队,皮肤病与性病学现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在编人员20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学科现设有皮肤病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性病门诊,拥有皮肤病理室,性病实验室,是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年门诊量达10余万人次。病房开放床位36张,年住院病人1000余例。是贵州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该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73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7名。

研究方向与成果:

①皮肤分子生物学

②皮肤免疫学

③医学美容学

近几年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和市级科研课题等;获贵州省医学会科技进步1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遵义市科技进步3等奖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协编教材以及医学专著30余部。

临床医学专业病肤病与性病学硕士点依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进行建设。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由我国著名皮肤病学家秦作梁教授、张士英教授创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国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学科带头人陆洪光教授(自1997年至今),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多个国家,是国内知名皮肤病学专家。科室副主任魏羽佳教授亦有一定的学术造诣。我科现为全国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副主编及本学科全国常委单位,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贵州省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为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单位。
    目前科室拥有医生16人、护士15人、技术员5人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留学回国人员、硕士、博士),高级职称人数占医师总数70% 。目前我科聘请5名国际著名的皮肤病学家和科学家为我科客座教授,他们分别是瑞典UPPSALA大学医学院VALQUIST  A教授,美国DR.CHEN J博士、CHUI R教授, BUMER G教授,日本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大学TANAKA M教授。科室开放病床30张,独立门诊200m2,门诊就诊年平均11万人次、住院病人年平均800余人次。附设有手术室、光疗室、激光治疗室、皮肤美容室、百康治疗室、真菌室、病理室、细胞培养室等。除开展顽固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痤疮,色素病(黄褐斑,白殿风)、真菌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感染性皮肤病,体表肿瘤等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我科还承担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疑难重症皮肤病的诊治。
    我科还开展了皮肤外科、激光美容技术、紫外线治疗技术、表皮移植技术、生物共振脱敏治疗技术、红蓝光治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我科近年来获省(部)厅级科技成果奖9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病研究基金及省科委基金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3篇。主编参编专著十余部。1983年起我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培养进修生150余名。承担临床医学、麻醉、口腔、妇幼、影像、检验等系部的皮肤性病学教学及临床教学、临床见习工作。现为贵州省皮肤性病学防治、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主要科研方向:
一.皮肤黑素及黑素瘤研究
二.体外再造皮肤及肿瘤组织
三.皮肤性病的临床研究:皮肤真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白癜风临床研究等。
学科带头人简介:
陆洪光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导师。1993年-1995年留学英国wales大学从事皮肤黑素研究; 2000-2002在瑞典Uppsala大学从事皮肤体外再造及基因治疗研究; 2002-2003在德国汉堡从事皮肤体外再造研究。现任贵州医科大学皮肤科主任, 教研室主任。贵州省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第10,12,13届国家自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专家组成员, 国家科技部对外重点项目评议专家,国家科学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专家,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华医学会(国家、省、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第七版全国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副主编,包括中国皮肤性病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等十余个医学杂志副主编及编委,为Chinese  Medical Journal,Clin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Acta dermato-venereologica 等国际杂志审稿人。曾承担英国皇家学会基金,瑞典UPPSALA大学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基金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公开,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3项。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本学科现拥有皮肤病与性病学二个学科,是青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已形成从本科至硕士的高等教育体系。本学科下设皮肤性病专业、皮肤免疫、皮肤性病治疗、皮肤真菌、性传播疾病等专业。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深、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本学科点在光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皮肤真菌、皮肤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多次承担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已公开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参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等多部教材。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多名皮肤科医师。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