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诊断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临床检验诊断学     专业代码:100208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临床医学

专业介绍

临床检验诊断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2年首次招生。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科技部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项目名称:幽门螺杆菌动力异质性和胃肠粘膜定植性的关系;项目编号:LZ14H200001),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厅市级项目13项,总经费达370余万,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4项,横向课题10余项,总经费191多万。近5年被SCI收录和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如:《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论文共20多篇。

学位点负责人谷海瀛教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先后发现谷氏细菌吉林链梭菌海南假单胞菌三种新菌;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染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研制出细菌鞭毛谷氏染色液试剂盒;首创膜过滤法液体培养细菌鞭毛染色;首次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是双鞭毛菌,推翻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铜绿假单胞是单鞭毛菌的观点,首创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分型、药敏试验新方法,并在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 临床微生物学;(2)临床免疫学;(3)临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学;(4)临床细胞学。


温州医科大学系省部委共建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作为临床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是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省医学重点学科、省医学支撑学科、省创新学科。本学科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检验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拥有3个省级创新团队,分别为临床检验技术科技创新团队、肿瘤新靶标的发现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游离核酸基因检测新技术和临床应用创新团队。

本学科主要围绕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的检验诊断及机制开展研究。学科团队由各层次优秀人才组成,学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国家级人才10人次;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37人次。在国内外学术团体兼任36个职位,担任10种国家级杂志编委以上职务。本学科建有《临床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5门国家级课程和《生物化学》、《遗传学》等19门省级课程。近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和参编人卫版、高教版等全国规划教材50余部,主编或参编各类著作30余部。

学科成员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部其它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5项,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二2008年)、中华医学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本学科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近年来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7项,先后选派30余名优秀研究生前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院校进修和学习,主办国际线粒体生物医学会议、检验医学国际会议等学术会议。本学科与全省十余家拥有国家级检验医师规培基地的三甲医院合作,培养专业型硕士近百名。近年来,9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三级医院检验科就业,每年均有毕业生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名古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于2012开始招生,学科为校重点扶持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细菌耐药机制、感染免疫应答机制、染色体疾病及产前诊断领域相关出生缺陷的致病机制、氨基酸、蛋白质和化学药物在肿瘤细胞增值和凋亡过程中对不同基因产物的调控、诱导及表达的影响等。近5年,获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厅级科研课题14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10篇;编写著作教材8部。


临床检验诊断学简介

学科简介

        广东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在1989年开始本科教育,1996年获硕士学位招生独立授权,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成为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模式的示范基地。2006开始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9年,“临床检验诊断学”获得国家教育部“博士学位专业建设”立项并开始博士点建设。2013年6月包括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在内的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级学科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具有博士学位招生独立授权学科。该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方向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病原学检验、临床核医学检验等。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名,大多数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现任导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名,南粤优秀教师5名,“扬帆计划”人才2名,“千百士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名。临床检验诊断学和医学免疫学教学团队都是 “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共获国家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项目30项,科研经费达1200多万元。目前有①生物化学与基因诊断技术;②免疫学诊断技术; ③病原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三大研究方向。本学科依托“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医学院检验医学研究所”、“广东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省级重点学科)”、“广东医学院衰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此外还有学校“临床医学院研究中心”、“研究生科研中心”、“广东医学院东莞科研中心”和各附属医院科研基地,科研条件优越。

  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多年来供不应求,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就业行业以各地“三甲”医院检验科为主,还可到“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卫生监督机构和体外诊断试剂研发机构、第三方检验机构、科研单位就业,本专业不但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也很高。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生物化学与基因诊断技术  该方向主要采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相关技术研究衰老相关疾病、肿瘤及遗传性血液病的分子机制,探讨疾病发生过程中重要编码基因以及非编码RNA所参与的调控机制,并结合大量临床样本、实验小鼠模型寻找潜在可用于衰老相关疾病、肿瘤及遗传性血液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以及用于疾病治疗的新的海洋来源的先导化合物,研发和建立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技术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建立衰老相关疾病、肿瘤及遗传性血液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的方法和技术为核心目标,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相关技术为基础,进行:①基于模式生物酵母的寿命相关基因及其机制研究;②基于早老小鼠和正常年老小鼠的衰老相关miRNA和蛋白的筛选、功能鉴定及衰老干预研究;③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中的分子机制及作为潜在早期诊断标记物的研究;④用于肿瘤治疗的新的海洋来源先导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⑤心血管疾与遗传性血液病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前沿问题,并结合大量临床样本、斑马鱼以及小鼠模型,最终研发和建立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相关技术,以期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

  (2)免疫学诊断技术  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肿瘤、感染、炎症、糖尿病等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筛选可用于疾病诊断、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的相关免疫学指标,借助新的免疫学技术,建立检测方法,并进一步向临床应用转化。该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诊断,以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等免疫与感染性疾病作为疾病模型,主要研究负向免疫调节细胞和分子在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负向免疫调节细胞和分子在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该方向目前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有较好的科研合作; 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细胞治疗和分子诊断,主要研究糖尿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糖尿病的分子诊断;③肿瘤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诊断,主要研究肿瘤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免疫学诊断;④炎症介质与抗炎因子,主要研究肥大细胞炎症介质参与血管生成作用和抗炎因子IL-37在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3)病原生物学诊断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寻找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研发新型的抗菌药物;研究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生物学特征,研发微生物及寄生虫临床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致病机制及抗感染机制。利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制备重组多肽(及抗原),并运用生化技术及免疫学技术检验对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临床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的基础与应用等。

2016年临床检验诊断学(105108)专业学位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医学学位,仅限2012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2016年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学位(100208 )接收全日制医学检验及相关医学本科专业类考生报考。

欢迎咨询,欢迎报考!

专业招生负责人:刘新光教授(0769-22896371,gdmclxg@126.com);

专业招生秘书: 郑碧英博士(0769-22896393,469069691·@qq.com);刘勇军博士(0769-22896350),41021402@qq.com)。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