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基础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基础     专业代码:100601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西医结合

专业介绍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于1998年由国务院学位评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批建设“国医大师李济仁”工作室,“中医专病—风湿病”连续获批为安徽省“十二五”、“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2012年“中医痹病学”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3年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合作单位。目前本学科拥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教授或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资格1人,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第一层次带头人1人。在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做出了贡献,率先提出了“临床时间病学与时间医学”与“形体医理学”,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6项,省教学研究成果奖1项,出版专著30余部,编写教材10余部,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目前代表性研究方向是中西医结合时间治疗学、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治疗学、中西医结合神经免疫调节的基础理论研究。


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最早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于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多年来,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团队在经络生理研究、肺气虚证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针灸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身的学术特色,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于2008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现拥有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药理与毒理、生殖医学等4个研究室及1个中西医结合临床检验中心,拥有形态、功能、代谢3个实验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公共研究平台。以针灸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中医证候客观化及流行病学研究方药作用机制及创新药物开发研究、中药抗感染与免疫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情志病机制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省级重点项目4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学位授权点建立以来,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近5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167篇,其中SCI 收录3篇;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42部。

主要研究方向:1.针灸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研究;2.中医证候客观化及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3.方药作用机制研究;4.中药抗感染机制研究;5.中西医结合防治情志病机制研究。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