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专业代码:100207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临床医学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是山西省医学影像学本科和硕士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创建于2000年,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于2003年11月正式建系,其前身是我校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基地的影像科。多年来,我系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突出特长”的教育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结合医学影像发展的需要,以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学五个重点学科为中心,发挥以上学科在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的优势,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基础教学,推进本科教学基本建设,深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已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拥有专业教师80余名,其中,教授与主任医师17名,副教授与副主任医师21名,讲师与主治医师20名,博士22名,硕士36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32名,博士后指导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现设有五个教研室,包括影像诊断教研室、介入医学教研室、超声医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放射治疗教研室。1995年被评为山西医科大学重点学科,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现有在校生900余人(本科生和研究生),目前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办学总体思路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结合医学影像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基础教学,推进本科教学基本建设,深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求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关系和谐统一。具有四个层次定位:
    目标定位——力争使学科水平保持国内一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层次定位——注重本科生的培养,同时抓好研究生的教育。
    学科定位——以影像诊断、介入学科、超声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五个学科为主,主要着眼于以上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服务面向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医学道德;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身心健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需要的医学影像医师。学生学成后,立足山西,服务周边地区,面向全国。
医学影像学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影像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临床教学设备有多排CT、MR、DSA、PET-CT、SPECT、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彩色多普勒超声、X光机等价值2亿余元的设备。其中功能性3.0T MRI、多排CT、PET-CT等代表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学专业自2000年起招收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学生就业率高达90%,考研、考博率高,并有逐年增长之势,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大中型医院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卫生部及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5项,国家先进成果奖9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300余篇,省级论文400余篇。SCI收录文章28篇。
    医学影像学专业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先进的临床和教学设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又有现代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医学影像学特色介绍

 

     

 

 

 特色优势

    1. 综合实力雄厚:
    由山西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5个教研室构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备先进。
    2. 生源和需求广泛:
    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本专业,生源广泛;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医学影像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3. 教学特色:基于数字化PACS网络教学系统。

教学特色及优势


    1.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采用先进的数字化PACS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鲜明的特色:充分利用医院影像资源,病例丰富,影像清晰,学生学习十分方便,可以直接在电脑上阅片并书写诊断报告,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每学期培训学生规范书写报告,每位实习生参与每早病例读片、每周三的疑难病例讨论会;鼓励学生写专业论文并向国内、省内学术会议投稿,论文发言者参加会议,会议所需费用由影像系提供,并将以上内容列入出科考核成绩。
    2. 教师队伍强大:专业教师80余名,教授与主任医师17名,副教授与副主任医师21名;博士22名,硕士36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32名,博士后指导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本科教学以博士生导师、教授和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执教为主,为影像学专业教学提供保障。
    3. 拥有全省最强的实践实训条件:现有1个大型“临床模拟医院”,其中有两个影像实验室,备有多媒体设备及专业阅片教室;实习基地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为中心,以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武警山西总队医院为依托;配备高档CT、MRI、PET-CT等价值2亿多元的影像教学设备。
 

学科特色和优势


    1.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1995年被评为山西医科大学重点学科,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10年评为校级优秀建设学科,2006年评为学校精品课程1项,2010年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目前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省内最强大的影像医学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团队,教师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大型影像教学设备。
    2.学科门类齐全,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设有影像诊断教研室、介入医学教研室、超声医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放射治疗教研室5个教研室;形成心肾核医学、神经影像学、超声医学、骨与关节影像学、腹部影像学、心血管影像等研究分向。
    3.是山西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放射学专业委员4人,山西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4名。是山西省继续医学基地,每年均举办1~2次全国或全省性学术大会,每年都有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专业学术界有广泛联系。
    4.教学、科研、临床全面发展: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卫生部及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5项,国家先进成果奖9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300余篇,省级论文400余篇。SCI收录文章28篇。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学位点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0项,总经费近360万元人民币;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SCI杂志,十多篇发表于中华系列杂志,参与编撰专业论著2

学位点中影像科为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医学影像研究所、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学位点负责人黄求理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欧洲心血管介入学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放射学会委员、宁波市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宁波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学科带头人,拥有科研经费170余万元。他近年来撰写医学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浙江省及宁波市医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分别荣获浙江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该硕士点设4个研究方向:

(1)放射诊断学;(2)介入放射学;(3)超声诊断学;(4)影像核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于2000年创立,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专业集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教育于一体,是省内影像诊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专业主要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二临床学院放射科、超声科及核医学科等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近20人。专业负责人王美豪教授,现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副院长、温州医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任、温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副主任温州市智慧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神经与精神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曾在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医疗科研机构学习。已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一级杂志等各级论文十余篇,副主编、参编《医学影像学》、《格-艾医学影像学》等各类教材、专著6部,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等课题十余项,总科研人才经费100余万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功能及肿瘤多模态影像及影像组学研究。本专业多名导师担任国家级、省级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获评、入选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温州市“551”人才、校级教学名师等称号。教学成果丰硕,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进步奖、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奖、温州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等奖励。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及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备多台高端的CT、MR、超声及核医学影像设备。拥有影像数字化研究所、影像解剖基础实验室、医学影像学专业综合实验室、 PACS教学实验室、虚拟磁共振成像实验室、虚拟后处理实验室、图像处理实验室等多个省市校级教学科研平台。

目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生招生分学术型、专业型两类。学术型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一个专业代码招生,包括放射影像学和超声医学两个方向;专业型分为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核医学三个专业代码招生。一、放射影像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①脑功能及肿瘤多模态影像及影像组学研究;②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病变的影像组学研究;③小儿神经发育性病变影像研究;④肺结节、消化系统肿瘤等多模态及影像组学研究;⑤头颈部肿瘤、急腹症影像研究;⑥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影像研究。二、超声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多模态超声与超声介入影像研究;②肿瘤超声分子靶向与介入治疗;③小儿心脏、肌骨病变的超声影像研究 ;④妇科肿瘤的超声影像研究。三、核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①肿瘤异质性相关的代谢影像学研究;②、前列腺癌多模态影像组学研究。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生。学科为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校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技术及斑点追踪技术在心脏构型及功能方面的研究、定量动态增强MRI、MRI纹理分析在全身多部位的定性、定量研究、肿瘤糖代谢基础研究、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靶向P-tau治疗癫痫的PET研究、不同栓塞材料对肿瘤介入治疗及肝继发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血管介入治疗的疗效相关性研究等。近5年,获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25项;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4项、发明实用专利4项;发表论文近300篇,SCI收录12篇;编写著作教材12部。

医学影像学简介(超声学科)

 超声学科是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特色专科之一,主要由教授1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3人,研究生学位9人,博士学位1人等高素质人才组成。全科共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声诊断仪20台,包括东芝880三维彩超、东芝阿波罗500彩超、SIMENS S2000彩超、GE VVE9彩超、PHILIPS IU22彩超、日立二郎神彩超、百胜Mylab twice彩超等。目前超声科可开展的项目有心脏超声(包括常规经胸心脏彩超及经食道心脏彩超)、腹部超声、外周血管超声、全身浅表器官超声、胎心产前筛查超声。目前超声科技术人员梯队布局合理,临床工作和科研教学工作安排有序,全科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高年资医师、主任医师负责技术把关,在临床诊断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一、学科专业特色:

    在为临床提供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还与医院各科室合作开展了多个特色项目。

    1. 与肝胆外科合作,在超声引导下行肝Ca射频消融手术;肝脏肿瘤术中超声定位、引导;肝脏肿瘤的声学造影技术。

    2.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超声引导下的乳腺肿瘤麦默通微创手术,尤其是早期乳腺癌,原位癌的超声诊断及乳腺癌的超声多技术综合诊断(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萤火虫技术、超声声学造影技术)。

    3. 与肾病科和传染科合作,在超声引导下肾组织、肝组织穿刺活检。

    4. 风湿科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诊断。

    5. 骨科的骨骼肌、肌腱、关节腔的疾病的超声诊断;骨科的臂丛神经及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肿瘤、卡压、炎症的超声诊断。

    6. 心胸外科、麻醉科的围手术期心脏病的术中食道超声。

二、师资力量:

以徐晓红主任为学科带头人的新一代超声诊断学教学团队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3人。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相对优化,具有研究生学位的9人,博士学位的1人。其中学科带头人徐晓红主任现任广东医学院超声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主任;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超声医学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女性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医学院学报编委。

三、科研水平和临床教学实力:

    1、科研水平:团队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成果显著。参编的教材有:《乳腺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Textbook of fetal abnormalities》,《浅表超声联合核磁影像解剖学》(在编);SCI 7篇;厅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8项,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另于2011年以徐晓红为学科带头人,医学影像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获资75万;2012年12月超声诊断学成功申请校级精品课程,获资1.5万。

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超声造影术和螺旋CT对肝肿瘤微循环及血管病理基础的研究

5.0万元

湛江市科技招标项目

2005.10-2008.10

诊断超声对胚胎凋亡蛋白caspase-3的影响

6.0万元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7.08-2015.02

超声心肌做功指数在慢性肾衰患者早期心衰诊断的价值

0元

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

2011.03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同步性及再同步化治疗的疗效

0元

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

2012.09

声脉冲辐射力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0.5万元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年基金项目

2013.12-2015.12

2、临床教学实力:我科的学科带头人徐晓红教授每年均参加医学影像专业及临床专业的授课,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教材的重要章节及难点知识;聘请外院知名教授或在某领域有较高造诣的老师加入任教队伍,安排部分课程由他们讲授。在授课安排上,无论是影像专业还是临床专业必须安排高资质老师进行理论大课的讲授,按照专业分组,分组带头人必须参与教学及分配教学任务,并总结该组教学情况及教学效果,及时改进。见习内容属于超声诊断的实践部分,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实用型的医学人才为标准,安排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老师负责实习带教。

四、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我科引进硕士生9人,副高职称2人。共派出7名教师外出进修,分别到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北京301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附属医院、中三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湖州市人民医院等兄弟单位进修学习,鼓励青年医生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五、毕业生就业情况:

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基本就业于综合、大型三甲医院,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苏州市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