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信息

考研时政国内重要事件:重要文件2

2007年11月13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公布。

  根据《联台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以及中国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和几十名专家,历时两年,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国的《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方案的颁布实施,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将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将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新的贡献。

  《方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中国对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方案》指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气候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方案》在分析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时指出,中国温室气体历史排放量很低,且人均排放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50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 900万吨,仅占当时世界总排放量的l.31%;l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61.7吨,居世界第92位。2004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65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33%.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l990年中国单位GDP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5.47kgC02/美元(2000年价),2004年下降为2.76kgCO2/美元,下降了49.5%,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下降了12.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下降了16.1%.

  《方案》指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l991-2005年中国以年均5.6%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10.2%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55.中国万元GDP能耗由1990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005年的l.43吨标准煤(以2000年可比价计算),年均降低4.1%.按环比法计算,1991——2005年的l5年间,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约l8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到2005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l.1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3%。年发电量为4 01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6.2%;200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已经达到l.66亿吨标准煤(包括大水电),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左右,相当于减排3.8亿吨二氧化碳……

  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 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2005年的l8.21%。据专家估算,l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

  第四,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计划生育,到2005年中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口,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全球人均排放水平估算,仅2005年一年就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l3亿吨。

  此外,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方案》明确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六项原则,即: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但有区别的责任”,减缓与适应并重,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以及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到2010年,中国将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一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包括大水电)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煤层气抽采量达到l00亿立方米;力争使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大沼气利用力度等措施,努力控制农牧业甲烷排放增长速度;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二是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力争新增改良草地2 400万公顷,治理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5 200万公顷,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力争实现90%左右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到l6%左右,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 200万公顷;力争减少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提高农田抗旱标准;力争实现全面恢复和营造红树林区,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 6 ]【下一页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