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信息

考研时政国际重要事件:气候问题

2007年11月16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3)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初步估算,1980年至2005年,中国植树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约30.6亿吨,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16.2亿吨,减少毁林排放二氧化碳4.3亿吨。

  (4)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累计少生3亿多人,按世界人均排放水平计算,每年少排二氧化碳l2亿吨。

  (5)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中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完善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和能力建设,加大气候变化教育和宣传力度。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由l8.2%提高到20%等目标要求。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实现这些目标。不久前,中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致力于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将继续向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气候问题上,有些人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事实上,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不论从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人均排放水平或者从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都是错误的。

  一是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从1950年到2002年,50多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l950年以前,中国排放的份额更少。

  二足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是3.65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7%,为OECD国家的33%。

  1950年到2002年的50年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位居世界第92位。

  三是中国单位GDP=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小。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测算,1990年到2004的l5年问,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要增长0.6个百分点,但中国仅增长0.38个百分点。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保护全球的气候系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是重要的积极力量。

上一页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