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大纲深度解析及复习建议2

2007年08月21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二处:在第五章第一节“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中新增加了知识点“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分析:(一)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概念。社会有机体包括“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因而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囊括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的跨层次性的、整体性的范畴。概而言之,所谓社会有机体是指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真正揭示了对社会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社会有机体的构成内容。对社会有机体的理解应该包括:

  (1)社会有机体形成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3)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三种生产(物质、精神和人自身)的统一。

  社会有机体的方法论意义:

  (1)社会有机体是全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总体性范畴,既是对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综合展现,又是对其所作的高度抽象。它具有指导我们由抽象到具体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原理的阐明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

  (2)把社会看作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以及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社会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整个社会有机体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3)在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的新布局、协调发展的“五个统筹”的新思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平等”的新理念,都是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二)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文化结构。要分别对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概念、内容、功能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理解和掌握,还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贯通。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三大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形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由此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的基本原理的阐发,就是对其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具体展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