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信息

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4

2007年12月06日 来源:搜学网

  1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

  ①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

  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14,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二)①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②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1)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

  (2)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PS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PS2、商品流通公式W-G-W和资本流通公式G-W-G’的不同:①买卖顺序不同②起点终点不同③流通媒介不同④流通目的不同

  1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特征: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1)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货币转化成资本决定性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5)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特点)

  (7)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具体劳动的作用是生产新的使用价值和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雇佣劳动制度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意义(三)★

  (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2)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②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2)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3)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下一页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