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陕西省 院校隶属:陕西省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英语)
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工作始于2003年,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成功获批,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五个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成功获批,下设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英语)两个专业领域。2011年获批成为“陕西省国际化外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5年获批成为“陕西省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外语专业优势突出、教育专业特色鲜明” 既是我校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理念,也能够体现出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路。各专业方向的优势与特色如下图:

            方向特色

专业分布

  方向

优势与特色

教育学原理

下设“教育哲学”、“教育法学”和“教育社会学”三个研究方向

1.坚持教育学科与外语学科的融合共生

2.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教育专业人才

3.专业课程方案主要分为教育理论模块、语言模块和教育实践模块

4.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专题讲授、双语教学、合作探究、学术训练和教育实践等

课程与教学论

下设课程与教学理论、外语课程论、外语教学论和外语教师教育四个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学

下设“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院校研究”两个研究方向

比较教育学

下设“国际教育与国际交流”和“外语教育比较”两个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学

下设“学前教育比较”和“学前教师教育”两个研究方向

教育管理

下设“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教育评估”和“校(园)长专业发展”三个研究方向

1.强调实践导向

2.注重国际办学特色

3.加强双语教学

4.重视基地建设的合作双赢

5.提升学习支持服务水平

学科教学(英语)

下设“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小学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三个研究方向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其中包括陕西省“百人计划”长期项目专家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讲座教授等。具有教育学背景的教师17人,其中博士15人,大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英语教育专业背景教师10人,既具有学术性研究的专业基础,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海外学习经历。学科带头人郝瑜教授,曾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特等奖、全国教育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教三十年有重要贡献学者”光荣称号。

学院以教育学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为契机,以学术型与专业型课程群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理意识”、“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创新,强调形式多样化,诸如专题讲授课,班级研讨课、案例分析课、课堂实录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教学、项目研究、实践考察等;注重团队授课和交互研讨式的教学改革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

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保障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等6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或教改项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了《英语教学研究》和《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理念挑战与机遇》等30余部著作;在各种核心与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6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20余次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或教学奖项。

为了加强学习交流,学校先后和国外7多所大学建立了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交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短期留学项目、学生交换项目等。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院拥有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覆盖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全方位实施“教、研、修”一体化培养,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和师资培训项目方面的合作。

毕业生主要从事于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中小学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或升入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

导师介绍

郝瑜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语言学。1976.09-1979.07月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2.08-1984.08月在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读硕士,获语言学硕士学位;2000.03-2004.0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读博士,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2-1994年日本上智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主修《高等教育管理》、《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学》;1999年在澳大利亚查尔斯·思德特大学、悉尼理工大学参加“大学校长顶岗培训”学习,主修《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概括》;2001-2002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学习,主修《西方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公共财政》、《美国高等教育史》。

部分主要科研成果:

1.《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基于建设“高教强国”的视角》,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

2.《高等教育大众化——陕西的经验、问题与前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3.《大学校长及其领导艺术 — 美国大学校长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陕西高等教育论坛》(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2007

5.《教育素质来自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03(12)

6.《陕西民办高校群落的成因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2003(12)

7.《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CSSCI),2004(02)

8.《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缘起与发展》,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 (CSSCI),2004(03)

9.《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10.《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选择》,独著,中国高教研究(CSSCI),2004(05)

11.《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投资体制的问题及对策》,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

12.《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看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SCI),2004(06)

13.《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选择》,独著,教育研究 (CSSCI),2005(01)

14.《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1.17

15.《多语言优势助推学术对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2.15

16.《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12(05)

17.《大学组织变革研究及其新进展》,第三作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CSSCI),2012(07)

18.《教师培训模式系统设计及改革策略》,第二作者,中国教育学刊(CSSCI),2012(08)

19.《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探析:问题与对策》,第一作者,外语教学,2013(1)

20.《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及策略探析》,第一作者,延安大学学报,2013(03)

21.《谈英语学习的观念与方法》,独著,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03)

22.《非语言行为交际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含义》,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06)

研究项目(作为主持人):

1. “西部经济开发与陕西高等教育发展”,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经费1.8万,结题时间2005年

2.“陕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及实现途径”,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经费3.0万,结题时间2007年

3.“美国高等教育产出评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留学基金委项目,结题时间2009

4.“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与政策保障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自筹经费,立项时间2010年

5.“陕西省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经费为0.6万,立项时间2010年

6.“美国科教产业的发展及其对陕西的启示”,陕西省软科学项目,经费为2.0万,立项时间2010年

7.“陕西民办高校大学文化与精神建设对策研究”,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经费为自筹,立项时间2010年

8.“陕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经费为1.0万,立项时间2011年

9.“陕西省高效专利产出及科研投入关系的调查研究”,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项目,经费为3.0万,立项时间2011年

10.“陕西建设“高教强省”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机制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课题,经费为自筹,立项时间2012年

主要荣誉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2.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3.《中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困境及其破解》获得中国高教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陕西省高教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特别奖

3. “高等教育大众化—陕西的经验、问题与前景”,获2011年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宏观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获200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特等奖

5.“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基于建设‘高教强国'的视角》获陕西省高教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15)

 

孙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陕西省人文社科青年英才计划首批入选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改革与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院校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学博士毕业,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出站博士后。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原理(哲学)。近五年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四项,省部级四项、厅级课题三项,公开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部分主要代表性学术成果

1.独著《大学之合法性》,(2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09.

2.独著《高等教育学概论》,(3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

3.独著《大学公共危机研究》,(23万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5

4.独著《教学设计论纲》,(32万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06

5.主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综合素质》,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03.

6.副主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7.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市场、定位、机制,《高等教育研究》,2010,5.

8.西方大学的有效性与合法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

9.大学不能缺失社会教育职能,《光明日报》, 2006-12-06.

10.美国大学校园危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11.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组织改造,《高教探索》,2006.5.

12.我国高校招生政策100年述评,《复旦教育论坛》,2007,1.

13.论大学的道德责任,《现代大学教育》,2007,1.

14.论教育管理中的经济理性主义,《湖北社会科学》,2007,3.

15.论教育事实的分析框架,《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16.论教育政策的效率限度,《教育导刊》,2007,10.

17.基于问题导向的我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3.

18.西方大学理念的合法化历程,《现代大学教育》,2009,3.

19.西方大学制度的合法化进程,《教育学术月刊》,2009,5.

20.德国卓越大学计划评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Z1.

21.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一个观念与制度的分析框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

22.大学公共危机的诱因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23.文化族群中的权力博弈-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社会人类学考察,《江苏高教》,2010,4.

24.论大科学时代的大学科研图景,《高教探索》,2010,1.

25.大学公共危机治理价值的变迁,《高教探索》,2012,3.

26.文化族群:大学组织的社会人类学分析,《江苏高教》,2012,3.

27.西方大学专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1000年年分野,《现代大学教育》,2012,6.

28.通识教育的中国境遇,《江苏高教》,2013,3.

29.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教育学术月刊》,2013,11.

30.中国教育学的科层气质——简兼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术月刊》,2014,7.

31.通识教育的欧洲模式,《江苏高教》,2015,2.

32.大学之范:理念与制度,《现代大学教育》,2015,2.

33.通识教育的理想类型,《教育学术月刊》,2015,4.

代表性科研项目(作为主持人):

1.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4—2017

2.当前西南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事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2012.9

3.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科院校人才强校战略研究;;广西教育规划;2011.10

4.学公共危机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9

5. 有效教学研究;;浙江省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2014

6. 大学组织的公共性研究;;浙江省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2013

主要荣誉

1.中国高教学会第八届优秀研究成果著作奖二等奖

2.浙江省高教学会首届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3.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评审专家

4.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审专家

5.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青年骨干教师

6.陕西省“人文社科青年英才”首批入选专家

7.陕西省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常桐善,男,教授,博士,陕西省“ 百人计划”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部门主任(Content Manager)、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等教育中心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研究方向为院校研究、本科教育质量评估。曾任陕西省教委(现教育厅)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主管,西弗吉尼亚大学高等教育管理访问学者、教学质量评估顾问,堪萨斯大学院校研究员,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大学招生政策评估研究员、院校研究部门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院校研究部门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大学就读经验调研研究员,海外华人院校研究学会海外华人院校研究学会主席,两次被选为教育部“春晖计划”学者,多次受邀为管理部门和高校进行讲学和交流活动。

部分代表性学术成果

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何以久负盛名:历史性动因的视角,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2)

2.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 New Freshman Admissions Policy: Entitled to Review,CAIR Conference, San Diego CA,2010

3. 大学招生的卓越性与公平性:加州大学的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考试研究,2010(07)

4. 加州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问卷解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2)

5. 构建院校智能体系:院校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6. 提高大学入学机会的公平性:加州大学本科招生“地方合格性标准”的启示,复旦教育论坛,2009(11)

7. 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考核在大学招生中的价值:美国“彩虹项目”的启示,考试研究,2009(04)

8. 数据挖掘技术在美国院校研究中的应用,复旦教育论坛,2009(03)

9. 试述大学对入学考试发展与改革的影响──哈佛大学奖学金项目及加州大学综合评审制度之启示,中国考试,2008(11)

10. 试述利用高中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确定大学申请学生的合格性──美国加州大学的经验与启示,考试研究,2008(03)

11. 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评估方法的探讨,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03)

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本科招生综合评定方法阐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06)

13. Inclusiveness and Household-Based Indicators for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reshman Admissions,Assembly of the Academic Senate by the Board of Admissions and Relations with Schools at UC,2006

14.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in high schools with smaller learning communities,National Foru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Journal,2007

科研项目

1. 世界银行贷款辍学研究, 1993,主持人,已结题

2. 世界银行贷款民办教师研究, 1993,主持人,已结题

3. 教育部重点课题, 2008,主持人,已结题

4. 新世纪教学研究所, 2009,主持人,已结题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2,主持人,在研

6.学生调研合作项目, 2011,主持人,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