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天津市 院校隶属:天津市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园艺学
专业介绍:


0902 园艺学一级学科

一、学科概况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园艺学学科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设置果树学和蔬菜学、设施园艺学、观赏园艺学4个学科方向。园艺学为天津农学院的传统骨干学科,其下属的果树学科于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遴选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14年、2015年获批园艺领域、设施农业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园艺学科现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8人;园艺学科的教师们获得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天津市领军人才,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五一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优秀技术帮扶工作者,天津市优秀特派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园艺学科获批天津市果树创新团队、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2018年引进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市园艺学会理事长田淑芬研究员任职任教;学科团队多次获得天津市星火计划科教兴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奖项。园艺学教师们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成果转化基金、天津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等200余项。目前,在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近五年来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获得授权专利17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7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

二、定位与目标

园艺学科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特色园艺作物为目标,定位京津冀,着力开展园艺作物新品种引种、选种、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快繁、设施栽培和促成栽培方面的研究及天津特色植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开展控盐、节水、增产、提质等方面新技术的开发、集成与应用。

三、优势与特色

园艺学科在园艺作物的引种、选种,组培快繁、设施栽培、促成栽培、节水栽培、省工栽培,园艺作物耐盐、抗旱基因功能挖掘,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获得了耐盐树莓、转基因抗缺铁黄化苹果砧木海棠、转基因高维生素C番茄等,获得高效的樱桃、树莓、草莓、蓝莓、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成果。逐渐形成了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学科发展特色。

四、人才培养目标

园艺学旨在培养具有园艺学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诚挚的协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五、学科研究方向

1.果树学

本研究领域包括:果树设施栽培,果树引种、诱变育种和选种、果树耐盐抗旱基因功能挖掘、果园盐碱地改良、果品贮藏与加工等5个研究方向。

  

2.蔬菜学

重点研究蔬菜肥水管理技术和如何提高蔬菜作物品质及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方向包括主要蔬菜作物新品种引进、配套栽培技术集成;蔬菜作物主要农艺性状形成分子调控机制;蔬菜作物省力  

化、程序化、安全化栽培技术选择与产品品质等。研究特色是针对天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探索省力化、安全栽培技术;蔬菜作物主要农艺性状形成分子调控机制。

3.设施园艺学

重点是针对天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综合筛选适合设施栽培的园艺作物、配套的栽培技术和研究设施环境的调控技术、以提高保护地设施生产的综合应用效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适于设施栽培的观赏植物(花卉)、果树、蔬菜的品种引进和选育;2)配套的设施栽培技术(包括无公害生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周年生产技术,整形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省工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和控根栽培技术);3设施结构优化、设施规范化建设技术研究;4)设施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等4个方向。

4.观赏园艺学

重点是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茎尖脱毒、细胞诱变育种,栽培、生理生态,应用,城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微气候调控、花卉艺术设计、城乡景观的生态修复。观赏园艺学下设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观赏植物栽培和生理生态、观赏植物应用研究、花卉艺术与城乡生态景观规划4个研究方向。

六、国内外影响

多年来,我们与天津市林业果树所、蔬菜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国家保鲜中心、天津市林业局等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合作研发。我们先后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李正名院士、李天来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学和交流指导。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荷兰、智利、菲律宾等几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同时选派多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去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学习和交流。

七、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环渤海湾优势产区葡萄提质增效创新技术研究与集成,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组建天津市沿海滩涂生态重建技术工程中心,2012年与中科院植物所、天津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14年与天津市北方创业园林公司共建了天津市优质绿化苗木培育技术工程中心2017年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