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湖南省 院校隶属:湖南省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代码:050100

基本情况:

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学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也是学校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

本学位点设有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六个二级学科方向。现有学科成员49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6人,博士36。研究生导师4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3人。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省内外文科资深教授、著名作家共9人担任本学位点“学术顾问”。

学科立足地域,紧跟前沿,形成了文艺学前沿理论研究、当代文学创作与思潮研究、屈原与士文化研究、辞书与湖湘方言研究、语言理论研究及语言资源传承保护、现代西方文论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等学科特色。本学科拥有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和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汨罗江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湖南省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文化传承基地、湖南省本科优秀教学团队和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文艺学教学团队、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实践基地。

  文艺学方向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当代学术史研究基地。文艺学教学团队是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本方向在当代文艺学学术史、古代文论与美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50—70年代中国文学、当代股市小说以及地域作家研究等方面获得了较突出的成果。中国古代文学方向依托湖南省哲学社会学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在屈原与楚辞研究、明清文学与士人文化、词与词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汉语言文字学方向依托湘楚语言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和汉语方言教学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主要致力于湘楚文献语言与近代汉语历史、湖南地域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主要致力于语言理论研究、语言资源传承保护、语言比较与语言政策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在当代英美文学研究、屈原文学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地域文学的海外接受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非裔美国文学及其与口述文化的关系研究和19—21世纪的英美当代乌托邦小说研究成绩较为突出。

 

开设的主要课程:

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英语。

开设的学科必修基础课程:中国思想史专题、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文献学理论与方法、现代语言学流派、文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开设的学科方向选修课程:

文艺学方向: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美学专题、当代文艺学学术史、文学基础理论专题、西方文论专题、中西比较诗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当代文艺理论基本问题、文学思潮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乡村小说重要文本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创作动态、韩少功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古籍标点与校勘、唐宋词研究、清词研究、明代文学思潮与流派、古代文论专书研究、屈原研究、晚清经学与文学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方向:汉语史、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专题、词汇语义学专题、方言学理论与实践、湖湘语言专题、语言调查。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汉语史、语言类型学、汉语词汇史、社会语言学专题研究、语言调查、认知语言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西方文论专题、中西比较诗学、现象学美学专题、比较文学形象学、英美文学专题研究、西方哲学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经典导读。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新闻机构、出版单位的写作、编辑工作,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党政机关单位的文字和策划工作,文化产业公司的文字和宣传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制:三年

授予学位: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