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办:2026年,我校研招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1.新增了一个自主备案的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低空技术与工程,分别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招生,安排在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招生,学生归口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管理。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原来只在工学门类招生,2026年将分别在工学和理学门类招生。
研招办:我校现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资源与环境、机械、国际商务、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数字经济、食品与营养)。
2026年我校拟招收500名(含推免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2026年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数为准。
研招办:招生专业有变化,具体见上述2026年招生政策变化的内容。
个别招生专业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有调整,如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085402)、控制工程(085406)、电气工程(085801)等。详见东莞理工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专业目录(https://yjs.dgut.edu.cn/zsxx/zszc_jz.htm)。
研招办:我校2025年有15个学位点合计21个招生专业接收硕士研究生,共录取硕士研究生526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92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34人。按生源省份来看,来自广东省内招生294人,广东省外招生232人。
2025年我校部分招生专业报名人数相对较少,欢迎有意向的考生积极关注并报考。例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077000、140100)、食品与营养(095500)、生物与医药(086000)、数字经济(025800)、土木工程(081400)、光电信息工程(085408)、材料与化工(085600)。
研招办: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是在当年初试成绩总分及单科均通过国家A类线(国家线)的基础上,按各专业复试人数中最后一名考生的总分成绩确定。复试采用差额形式,进入复试考生人数一般不少于我校各学科专业已公布招生计划的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各专业的具体复试比例不同,以当年各专业的复试办法为准。
2025年复试录取情况可以到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dgut.edu.cn/zsxx/lnlq.htm)查阅。
研招办: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省唯一省市共建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正加快打造湾区一流高水平大学。
学校瞄准区域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加强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终端与研发总部、滨海湾新区等对接联动,强化学科交叉创新与专业跨界融合,建成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广东省重点学科6个(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省教育厅“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6个(工程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学科7个(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研招办:学校依托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努力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主要奖(助)学金如下表所示。

研招办:为响应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学校率先探索并启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大改革。2023年开始,学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7月入学,增设夏季小学期,采用“产学研用”轮动的专业实践模式,创新性地设计“选题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持续迭代的专业实践环节。
深化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建设一批高质量联合培养基地,建立高水平校内导师和高质量校外行(产)业导师队伍,构建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赢机制。已建立省级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3个。面向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征集技术攻关实践课题,创新采用“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校内学业导师+校外产业导师”的工程教育双导师制。2023-2025年,近11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7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选题实践,征集企业技术攻关课题1100余项。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近五年来,研究生发表SCI论文628篇(SCI一区论文291篇),申请专利749项,已授权158项;近三年来,硕士学位授予率保持在95%以上。在读研究生获得包括“互联网+”“挑战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赛事奖项92项。历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3%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广东省内就业比例均处于92%以上,留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占比均在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3%以上,升学的硕士毕业生中,考取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的共有47人。
研招办:可通过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官网(https://yjs.dgut.edu.cn/)、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公众号(DGUT-YJS)、东莞理工学院各二级学院官网等获取学校的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