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msg.name}}

{{maintitle}}

{{subtitle}}

{{zycon}}

一、2026年学校计划招收多少名硕士研究生?

王超:2026年招生计划尚未确定,具体招生人数以上级部门正式下达计划数为准。

二、2026年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王超:2026年增设集成电路学院,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下属的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学位、085403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调整至集成电路学院;135700设计专业学位调整为机械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招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程与语言服务交叉学科,除原有管理学1201J3专业外,增设工学0802J3、0814J3专业;同等学力考生的报考条件中,取消了外语四六级要求;学业奖学金最高额提升至10000元。

三、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是否有调整?

王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00)、计算机技术(专业代码:085404)、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代码:085410)、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代码:085405,不包含单独考试)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第四单元考试科目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2026年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与上一年度基本一致,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具体调整情况详见我校研究生院官网。

四、请介绍一下学校往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

王超:2025年录取硕士研究生24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816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1472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112人。

五、学校近几年的复试情况是怎样的?

王超:根据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及我校工作实际,沈阳工业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一志愿考生复试考核方式采取现场复试(3月26日-3月30日),调剂考生复试方式采取网络远程复试(4月8日-4月19日),原则上同一学院同一专业同一批次采用同一种复试方式。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生源充足的学科领域可适度扩大差额比例;初试合格生源不足招生规模120%的专业,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各招生专业近五年复试分数线划定情况详见我校研究生院官网。

六、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

王超:沈阳工业大学是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术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2019年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交叉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一)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电磁场、电网络和电磁测量等理论为基础,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性和派生能力强的学科,包括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材料与电介质、电机系统及其控制等研究,同时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生物学和医学等技术的交叉形成了本学科的创新活跃区,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

学科分别于1981年和1990年开始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分别于2002、2007年两次获批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为辽宁省第一层次一流特色重点学科,是辽宁省唯一的电气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点建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20个国家、省级科技平台。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方向。本学科1981年获批铸造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焊接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和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现为辽宁省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国防军工、民用制造业、高端装备、新能源等行业领域等诸多共性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的研发及其组织性能表征与调控、制备加工理论与技术。学科建有包括辽宁省镁合金及其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多个实验室和科研平台。

(三)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科是以相关自然科学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研究各类机械在设计、制造、运行与服务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的工程学科,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相融合,具有强盛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

1983年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等1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机械工程学科在数控制造、激光增材制造、现代设计方法、振动/冲击/噪声与智能运维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近10年承担国家04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防军工项目等国家、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横向科研课题近20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近30项。

(四)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运筹学、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等为研究手段,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本学科始建于1981年成立的管理工程系,1993年管理工程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位授权点是辽宁省培育重点学科和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拥有众多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

七、针对研究生,学校有哪些奖助措施?

王超:(一)研究生助学政策

1.助学金:攻读硕士期间每年可获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6000元(按月发放)。

2.勤工助学:学校设立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三助一辅”岗位研究生每月可获得500元补助。

3.生源地助学贷款:学校根据生源地助学贷款规定,协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

(二)研究生奖学金政策

1.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奖励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表现优异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每生每次奖励20000元。

2.学业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根据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社会服务等情况确定获奖人选,每生每次奖励4000元~10000元不等。

3.非全日制及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不享受上述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等。

八、能否谈一谈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色。

王超:(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到2027年形成“学术引领创新、专业服务需求”的研究生培养分类模式,设置差异化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成果认定标准、导师资格遴选标准和导师队伍建设模式。出台《沈阳工业大学工程硕博士学位论文与实践成果实施细则》,将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形式作为专业学位实践成果形式,将工程前沿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创新成果纳入创新成果认定范围,建立多元化的学位论文撰写形式和实践成果认定方案。

(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面向国家战略和辽宁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聚焦工业母机,智慧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协同育人为途径,高起点打造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特区,构建“1366”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人才,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培养新范式,形成符合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高层次工程教育体系。

(三)打造贯通式育人链条

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导向,依托本科层次“任远-电机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强基计划”打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设置、导师团队、科研实训、成果考核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核心、创新为引领、个性化为特色的培养体系。

(四)打破学科壁垒

以培养复合交叉高层次人才为导向,在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先行交叉学科微专业修读,通过设置模块化、项目化的微专业课程群,建设“核心专业筑基、交叉领域拓展”的课程体系,实现智慧能源、工业母机、新材料等6个关键领域内深度交叉融合。

九、考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学校的招生信息?

王超:报考我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通过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http://yjsxy.sut.edu.cn/)获取学校招生信息,同时考生还可以通过研招办招生咨询电话(024-25494900)和学校招生咨询官方QQ群(666497290)了解具体招生政策。

{{yxmsg.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