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以下公布的为各专业复试的考核内容及参考书目。初试科目中的全国统考和全国联考科目,请参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考试大纲;初试科目中的自命题科目,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不再公布参考书目,请根据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的考试大纲复习。
001人文学院: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欧洲哲学通史》冒从虎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冯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任何版本。
010105伦理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伦理学》罗国杰主编,90年代各版本。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科学思想史》林德宏,江苏科技出版社(2004年);《西方科学历程及其理论透视》鲁品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020121经济哲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肖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30301社会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张彦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另加《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 追求发展与和谐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探 》张雄、鲁品越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社政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薄一波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毛泽东文集(5-8)卷。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论纲》陶国富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050101文艺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北京大学出版社。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通史》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任何版本。
050301新闻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50302传播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60220专门史: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现代化新论》(增订本)罗荣渠,商务印书馆(2004年);《解体与重构》盛邦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华文化史》(修订版)冯天瑜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002经济学院:
硕博连读项目:
020101政治经济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020102经济思想史: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胡寄窗,中国社科出版社(1987年)。
020103经济史: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杜恂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020104西方经济学、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07劳动经济学、020209数量经济学:英语:阅读能力考试,不指定参考书目。
非硕博连读项目:
020209数量经济学:英语:阅读能力考试,不指定参考书目;数学: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部分,不指定参考书目。
003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020122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通用版)程恩富、冯金华、马艳,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020123制度经济学: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专业。
004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201国民经济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国民经济学》杨大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年);《投资经济学》方芳,陈康幼,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年)。
020203财政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公共经济学(财政学)》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税收学》胡怡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020221投资经济: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投资经济学》陈康幼,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国际投资学(第四版)》杨大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
020224税收学:同“财政学”专业。
020225公共经济政策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公共经济学(财政学)》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年);《公共政策分析》张国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020226房地产经济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房地产经济学》王洪卫,简德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025300税务硕士: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同初试考试大纲。
025600资产评估硕士: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同初试考试大纲。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简德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0401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卫生经济学》舍曼•富兰德等著,王健、孟庆跃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公共经济学(财政学)》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年);《教育经济学》靳希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年)。
120404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公共经济学(财政学)》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社会保障学》郭士征,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土地经济学》王克强、王洪卫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土地资源管理学》王万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25200公共管理硕士: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05财经研究所:
020202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中译本),哈威•阿姆斯特朗与吉姆•泰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商务印书馆(2003年)。
020210国防经济: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国防经济学概论》于连坤、唐洪鑫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当代国防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张南征、张胜旺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
020227城市经济与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城市经济学》蔡孝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城市经济学》阿瑟•奥沙利文,中信出版社(2003年);《Urban Economics》Osullivan, Arthur, McGraw-Hill/Irwin, 5th Publication(2002)。
020232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现代能源经济学》林伯强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环境经济学教程》张真 戴星翼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罗伟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林业经济管理学》高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006金融学院:
020204金融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20222保险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保险学方向参考书目:《保险学》钟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新编人身保险学》魏巧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新编财产保险学》应世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精算学方向参考书目:《寿险精算数学》(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修订版)卢仿先、张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非寿险精算学》杨静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保险学》钟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
020223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25100金融硕士: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25500保险硕士: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120223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信用管理手册》(credit management handbook)Cecilj .Bond,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信用管理概论》吴晶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林钧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资信评级》朱荣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信用风险管理》赵晓菊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007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020105世界经济: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世界经济学》张幼文、金芳,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
020205产业经济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三版)杨公朴、夏大慰、龚仰军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020206国际贸易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国际贸易学》郭羽诞、兰宜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国际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彭福永,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025400国际商务硕士: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120202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管理学》(第七版)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黄卫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运营管理基础》(美)马克•M•戴维斯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120203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全球旅游新论》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Global Meetings and Exhibitions》Carol Krugman. CMP﹒CMM Rudy R.Wright . CMP,John Wiley & Sons, Inc.(2007年)。
120221市场营销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市场营销学》(第三版)晁钢令,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现代商业经济学》(第二版)祝合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0226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体育产业开发、投资、运行管理与体育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手册》张成主编,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年)。
008统计与管理学院:
027000统计学:复试中笔试科目为“统计学综合考试”,考试范围为:线性回归、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不指定参考书目,复试不考核经济学。
025200应用统计硕士: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理工科概率统计》(第一章到第六章,第八章到第十章)沃波尔等著,周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009法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法理学前沿问题,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前沿问题,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4刑法学:刑法学,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5民商法学:商法学,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6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7经济法学:经济法学前沿问题,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学,不指定参考书目。
030109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不指定参考书目。
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前沿问题,不指定参考书目。
035102法律硕士(法学):法律前沿问题,不指定参考书目。
010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欧美语言学简史》(第7-11章)(修订本)徐志民,学林出版社(2005年);《简明汉语史》(上、下)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011外语系: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012应用数学系:
070104应用数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常微分方程》丁同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071400统计学:同“应用数学”专业。
013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初试业务课二选择管理学,复试笔试科目为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初试业务课二选择管理信息系统,复试笔试科目为运筹学+管理学。运筹学参考书目:《运筹学基础及应用》胡运权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管理学参考书目:《管理学》(第9版) [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管理信息系统参考书目:《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20224电子商务: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014会计学院:
120201会计学: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钱逢胜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管理会计》潘飞,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0222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附参考书目:《财务管理学》张鸣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公司财务》陈文浩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5300会计硕士: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复试中加试经济学、会计学科目。经济学考试内容参考“801经济学”考试大纲;会计学考试内容参考《会计学》(第3版)陈信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015商学院:
125100工商管理硕士: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不指定参考书目。
学院 (系、所) |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推免生 计划 |
备注 |
001 人文学院 65901207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02当代经济现实的哲学问题研究 03辩证逻辑与方法论 0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01经济学或8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不超过学院总招生人数的 25% |
按一级学科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 |
010105伦理学 01经济伦理元理论研究 02现代企业伦理 03中外经济伦理比较研究 |
6 |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1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02现代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发展研究 |
2 | ||||
020121●经济哲学 01哲学与经济学 02经济学方法论 03经济规律的哲学研究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 ||
030301社会学 0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02经济社会学 03企业社会学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2社会学原理④803社会研究方法或804社会统计学 |
| ||
001 人文学院 65901207 |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 02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研究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01经济学或8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不超过学院总招生人数的 25% |
按一级学科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 |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态的研究 0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0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2 |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1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02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03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研究 |
4 | ||||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美学 02古代文论 03中西诗学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3中国文学史④805文学评论或806写作 |
按一级学科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 | ||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先秦两汉六朝文学 02唐宋文学 03元明清文学 |
10 | ||||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人性研究 02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
4 | ||||
001 人文学院 65901207 |
050301新闻学 01媒介经营与管理 02经济新闻 03新闻实务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4新闻传播史论④807新闻传播实务 |
不超过学院总招生人数的 25% |
按一级学科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 |
050302传播学 01广告与营销 02新媒体和商务传播 |
4 | ||||
060220专门史 01史学与中国文化 02中国文化与经济现代化 03比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基础④--无 |
| ||
002 经济学院65904718 |
020101●政治经济学 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 0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
7 仅招硕博连读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经济学或808实变函数与数理统计 |
-50% |
1、自2011年起硕博连读项目与数量经济学专业金融计量经济学研究方向将分别招生,硕博连读项目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涵盖经济学院所有专业。 2、硕博连读项目按“经济学”门类进行初试报名,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 |
020102●☆经济思想史 01中国经济思想史 02外国经济思想史 03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
4 仅招硕博连读 | ||||
020103●经济史 01中国经济史 02外国经济史 |
3 仅招硕博连读 | ||||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微观经济理论及其应用 02宏观经济理论及其应用 03行为经济学 |
16 仅招硕博连读 | ||||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2 仅招硕博连读 | ||||
020207●劳动经济学 01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02卫生经济与公共政策 03实验经济学 |
3 仅招硕博连读 | ||||
002 经济学院65904718 |
020209●数量经济学 A组: 01计量经济学 B组: 02金融计量经济学 |
10 仅招硕博连读 40 |
A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经济学或808实变函数与数理统计 B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学院总招生人数的30% -50% |
3、选考“实变函数与数理统计”科目的同学录取后须参加经济学院举办的暑期学校,接受经济学课程学习,免收学费。 |
003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65903600 |
020122●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01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02中外理论经济学比较 03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应用经济学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9经济学基础 |
|
|
020123制度经济学 01中外制度经济理论 02企业制度理论与管理 03国际和国民经济制度理论与管理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9经济学基础 |
|
| |
004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65904799 |
020201●国民经济学 01国民经济管理 02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2 |
|
020203●☆▲财政学 01财政理论与政策 02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3 |
| |
020221●投资经济 01投融资 02国际投资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2 |
| |
020224●税收学 01税收理论与政策 02国际税收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2 |
| |
020225●公共经济政策学 01区域经济公共政策 02产业经济公共政策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2 |
| |
004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65904799 |
020226●房地产经济学 01房地产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02房地产融资与投资研究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025300税务硕士 01税务硕士 |
3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33税务专业基础 |
7 |
专业学位 | |
025600资产评估硕士 01资产评估硕士 |
3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
5 |
专业学位 | |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01技术经济 02项目管理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0401行政管理 01政府绩效管理 02行政管理国际比较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01医院管理 02医疗服务筹资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01教育经济理论与政策 02比较教育制度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0404社会保障 0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01土地经济管理 02土地利用管理 03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5200公共管理硕士 01行政管理 02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03教育经济与管理 04社会保障管理 05土地资源管理 |
30 |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
|
专业学位 | |
005 财经研究所 65903581 |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02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 03园区规划与管理 04区域财政与金融 05房地产经济与管理 |
1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4 |
|
020210●国防经济 01国防经济理论与政策 02军工生产民营化 03国防科技工业管理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020227城市经济与管理 01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02城市公共管理与政策 03城市金融管理 04城市经济投资与风险管理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020232●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 01能源和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 02能源经济安全与区域能源管理 03环保产业规划与管理 04能源工程项目管理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0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02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03农村财政金融 04农业技术经济与管理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 01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02林业技术经济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1 |
| |
006 金融学院 65908377 |
020204●☆▲金融学 01货币银行 02国际金融 03证券投资 04公司金融 |
21 仅招硕博连读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0金融学基础 |
学院总招生人数的30% -50% |
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三个专业统一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金融学各研究方向的招生规模原则上相同。 |
020223●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 01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 |
3 仅招硕博连读 | ||||
120223●信用管理 01信用管理 |
1 仅招硕博连读 | ||||
020222●保险学 01保险学 02精算学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经济学 | |||
025100金融硕士 A组:01金融分析师 B组:02金融工程 C组:03财富管理 |
47 10 35 |
A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1金融学综合 B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1数学一④431金融学综合 C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31金融学综合 |
专业学位 财富管理方向只开设非全日制班级,不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2.5年学制。 | ||
025500保险硕士 01保险学 02精算师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35保险专业基础 |
专业学位 | ||
007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65904214 |
020105●世界经济 01国别经济研究 02世界经济理论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2 |
|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结构与政策 02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 03期货产业经济分析 04服务经济研究 |
1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3 |
| |
020206●国际贸易学 01国际贸易理论 02跨国公司问题研究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3 |
| |
025400国际商务硕士 01国际贸易与投融资管理 02国际营销与物流管理 |
4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
7 |
专业学位 | |
120202●企业管理 01组织与战略 02运营与物流管理 03人力资源管理 |
2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8 |
| |
120203●旅游管理 01旅游企业管理 02会展管理 03旅游规划与策划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2 |
| |
120221●市场营销学 01市场营销 02商业经济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4 |
| |
120226体育经营管理 01体育营销管理 02体育产业管理 03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3 |
| |
008 统计与管理学院 65901229 |
027000●▲统计学 01经济管理统计 02应用数理统计 03数量金融 04风险管理 |
12 仅招硕博连读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学院总招生人数的50%左右 |
|
025200应用统计硕士 01应用统计 02经济统计 03数量金融 04风险管理 |
4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2统计学 |
专业学位 | ||
009 法学院65903408 |
030101法学理论 01法律和经济学 02法律和公共政策 03法与社会科学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不超过学院总招生人数的 20%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行政法学 |
030102法律史 01经济法律史 02民商事法律史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经济法学 | |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比较宪法与行政法学 02经济行政法 03经济宪法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行政法学 | |
030104刑法学 01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 02白领犯罪 03法律适用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经济法学 | |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学 02商法学 0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04知识产权法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经济法学 | |
009 法学院65903408 |
030106诉讼法学 01民事诉讼法 02公证制度 03商事仲裁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不超过学院总招生人数的 20%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经济法学 |
03010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理论 02竞争法 03金融法 04财税法 05企业法 06法律和金融学 07法与税收科学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经济法学 | ||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1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法 02土地与自然资源法 03能源法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经济法学 | ||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经济法 02国际私法 03国际组织法 04 WTO法 05国际税法 |
8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法学基础课(法理学、宪法学)④812法学综合课(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公法学) |
法学综合课选做民法学和国际公法学 | ||
035101法律硕士(非法学) 01法律硕士 |
5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
3年学制,专业学位 | ||
035102法律硕士(法学) 01财经法 |
3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
专业学位 | ||
010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65315752 |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语言学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法 02对外汉语教学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6汉语综合④813语言学概论 |
|
|
011 外语系65903692 |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1英美文学 02翻译理论与实践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1二外日语或242二外法语③617基础英语④814英美文学 |
不超过系总招生人数的 40% |
|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01日语语言与日本思想文化 02日本文学与翻译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3二外英语③618综合日语和日本概况④815日语写作与翻译 |
| ||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理论语言学和英汉对比 02应用语言学 |
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1二外日语或242二外法语③617基础英语④816英语语言学 |
| ||
012 应用数学系 65904519 |
070104应用数学 01金融数学 02经济数学 03数值计算 04数学模型与计算机软件 05整体微分几何及应用 06应用复分析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数学分析④817高等代数 |
不超过系总招生人数的 40% |
1、应用数学系招生按“理学”门类进行初试报名,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录取。 2、2.5年学制。 |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01多目标决策 02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 03最优化理论与算法 04经济、金融原理与优化 |
10 | ||||
071400统计学 0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10 | ||||
013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65903873 |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01管理科学 02管理信息系统 |
2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8管理学或819管理信息系统 |
10 |
|
120224电子商务 01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8管理学或819管理信息系统 |
5 |
| |
014 会计学院65904733 |
120201●☆▲会计学 01会计学 |
3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不超过学院总招生人数的 40% |
|
120222●财务管理 01财务管理 |
3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 |
| ||
125300会计硕士 01会计硕士 |
50 |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
专业学位 复试须加试经济学、会计学。 | ||
015 商学院65443058 |
125100工商管理硕士 01市场营销 02战略管理 03人力资源管理 04国际商务 05金融 06保险 07会计 08管理与决策 09金融计量 10商法 |
500 |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
|
专业学位 全日制学制2年,非全日制学制2.5年。 |
注:专业名称后打“●”的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打“☆”的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培育学科,打“▲”的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招生人数已包含推免生计划人数。各院、系、所名称下方的数字为联系电话,外地考生拨打时请加区号:021。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攻读哲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点致力于研究经济全球化所涌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涌现的货币、资本、财富等重大现实问题,既保持哲学特有的思辨传统,又注重经济学惯用的实证分析方法,构筑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相贯通的研究创新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哲学系现有教师18人,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共3人,
本专业历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有的已成为海外常青藤大学的青年博士生;有的已是企业界高层管理智囊精英;还有的已在中央及省市级机关担任公务员或省市领导秘书;也有的考入国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本专业每年计划招收6~7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均可享受可观的奖学金及其他形式的奖助金,成绩优秀者可以硕博连读,或申请出国留学。
更多信息请上网查看:
http://sh.shufe.edu.cn/structure/jiaoxuexk/jingjizxx.htm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负责人:张雄 教授
电子邮箱:buxiangji2001@***
校址:上海市武东路100号 邮编:200433
联系人:李卫 韩跃 电话:021-65901207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哲学专业
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专业硕士点,是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经上海市学位办批准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内经济学界唯一的哲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硕士点。 2002年正式开始招生,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该硕士点的特色在于:遵循当今世界学术界把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PPE)辩证结合起来的研究路径,从人的生命存在、社会结构关系、人性等视角探讨当下中国的货币、资本、财富、消费等现实问题,从更为广阔的视野解读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着力于经济学理论的深度发微,挖掘经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实存世界的深厚根基,着力于哲学思想的形而下地延伸,深入到社会生活世界层面,解读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列图景;打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一总三分”的研究体系,遵循马克思理论原生态的发展逻辑与历史特点,积极探索“两大发现”所汇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的新路径,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从而辐射及丰富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专业硕士点研究团队拥有国内经济哲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名,发表了一系列上乘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7篇,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26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17篇,在《哲学动态》发表论文30篇,在《学术月刊》发表论文17篇,《新华文摘》转载论文20篇,在其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教材10余部。主持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项、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0项。经过多年努力,上海财经大学已成为国内经济哲学研究的学术重镇。在国内经济学界、哲学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本硕士点每年计划招收5~6名硕士研究生,学制二年。可以硕博连读,每年均有出国留学深造机会,享受可观的奖学金及其他形式的奖助金。本硕士点以我校理论经济学博士点、应用经济学博士点、
本专业计划招收6~7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
更多资讯 → www.shufe.edu.cn/rwxy/zwx.htm
电子邮箱:buxiangji2001@***
校址:上海市武东路100号 邮编:200433
联系人:李卫 韩跃 电话:021-65901207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科技哲学专业
攻读哲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有3个博士点、4个硕士点,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5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名,学科发展势头强劲。世界财经类高等学府的科技哲学学科,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为突出代表,有波普尔、拉卡托斯等世界著名教授,同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比照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确定以“现代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化进程”为主要发展方向,以
欢迎有志者咨询报考。
更多信息请上网查看:http://sh.shufe.edu.cn/structure/jiaoxuexk/zhongwenx.htm
中国科技哲学专业负责人:张彦教授
电话:021-65901080 13817042144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伦理学
攻读哲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伦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既能够从事理论研究、又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跨学科高级专门人材,因此要求毕业生在伦理学和经济管理两方面都能够掌握较为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独立地对伦理学与经济管理之间的跨学科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理论宣传、新闻出版、思想教育和教学科研等性质的工作。
本专业硕士点虽然属于哲学学科,但其特色是跨学科并面向经济管理,1999年开始招生,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伦理跨学科硕士点之一,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早期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的已获奖学金出国深造,有的已在各种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任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近年来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持续看好。
经济伦理专业负责人:
电子邮箱:xudajian@mail.shufe.edu.cn
电话:65901004,13774402371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现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三个博士点和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内的13个硕士点。
本硕士点为我校新增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拥有张雄、鲁品越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有强劲的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已经被确定为上海财经大学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本专业学科带头人
本专业每年计划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入学竞争暂不激烈,热诚欢迎咨询报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负责人:马拥军 教授
电子邮箱:myj6893@***
电话:65901021,15821301051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点2007年正式开始招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的特色在于:(1)以我院经济哲学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以及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借助具有经济哲学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的创新平台,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与经济全球化所涌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批判研究相契合,形成经典的传统批判逻辑与当下的现实批判路径相结合、“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风格和范式;(2)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三个三十年”历史变革及其内在规律的研究相契合,形成“经济思想史”、“社会发展史”、“中共党史”、“文明演进史”综合研究的创新理念;(3)积极探索财经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新理念。注重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所覆盖的精品课程打造。多次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颁发的教学、教材优秀成果奖。
本专业的导师有学术带头人
本硕士点每年计划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学制二年。本硕士点专业强势,实力雄厚。一部分毕业生继续在国内知名大学深造,还有一部分走上各级机关事业岗位,成为高素质的公务员。
热诚欢迎报考。
更多资讯 → www.shufe.edu.cn/rwxy/zwx.htm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负责人:耿志敏副教授
电子邮箱:zmgeng@mail.shufe.edu.cn
电话:021-65901109,13661561297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政治系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多名,学科发展势头强劲。政治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日渐显现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其学术成果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陶
本专业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总体表现出视野开阔、学风严谨、恪守规范,功底扎实、努力创新的特色,其中有些著作已经成为研究者必备的参考文献,对弘扬马克思主义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硕士点坚实的学术基础,将使学生大为受益。
欢迎有志者咨询报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负责人:范静副教授
电话:021-65901207,13601737422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社会学专业
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系以经济社会学为专业特色,着眼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框架研究经济问题,揭示经济行为、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属性,关注制度结构、社会网络、权力以及文化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制度的影响。
社会学系现有教授、副教授等教师6名,教师中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造诣深厚,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研究课题,学科发展势头强劲。
甄志宏副教授长期关注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陆绯
本专业注重理论素养与专业实用技能的培养,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跨学科特色。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本专业学生不仅能够熟悉和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展开分析。
欢迎有志者咨询报考。
更多信息请上网查看:http://sh.shufe.edu.cn/structure/jiaoxuexk/ingjishx.htm
社会学专业负责人:张彦 教授
电话:021-65901080,13817042144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专门史专业
攻读史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专门史硕士点涵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世界文明史,中国与东亚发展精神史、亚洲价值与区域经济、东亚文化与现代化等多个研究方向和领域。
专门史硕士点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研究团队理论素养深、学历层次高、学科覆盖面广、科研能力强,大多数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研究能力,研究成果斐然。汪堂峰、张一平、
李
章
本硕士点每年计划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学制二年。毕业生一部分继续在国内知名大学深造,还有一部分走上各级机关事业岗位或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岗位。
专门史专业负责人:盛邦和 教授
邮箱:sbhh2001@***
电话:65901148,13818010800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新闻学专业
攻读文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新闻学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新闻、媒介经营与管理、 新闻实务。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名。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在经济新闻、媒介经营和新闻传播实务等研究领域日渐显现出自己的鲜明特色。本系充分借助和整合上海财经大学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方面的优势资源,在办学理念、专家队伍构成、课程设置、学科发展等方面,体现出经济与新闻的契合。学科建设中注重新闻传媒理论与理论经济学学理;现代新闻传播理论与现代经济管理理论,新闻学本身传统学科与现代前沿学科;经济新闻的技术手段与经济新闻理论创新等四个方面的融合与拓展。教师队伍主要来自资深财经专业教授、资深财经新闻专家和国内名牌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
学生培养方面,新闻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建设有现代化水平的报纸编辑、电视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网络传播实验室,硬件条件优越。在学生实习环节,本系与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等我国大型传媒集团建立了成熟的合作关系,与《理财周刊》、《文汇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武汉《长江日报》社等正式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尝试开辟产、学、研同步发展的创新型办学模式。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新闻媒体普遍反映该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新闻实践能力强。
经济新闻系毕业生普遍就业良好,本科专业已有五届毕业生,新闻学硕士专业已有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并且实现了高水平就业。有些毕业生进入了《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解放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新闻晨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外滩画报》、以及《理财周刊》、香港《南华早报》、《上海证券报》、路透社上海分社、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等媒体和多家企事业单位。还有学生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银行、保监会、西门子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还有部分学生进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新闻学专业负责人:林晖 教授
邮箱:linhui19@263.net
电话:65901125,13764696966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新闻传播学专业
攻读文学硕士学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具备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方向为经济新闻、媒介经营与管理、 新闻传播实务、广告与营销、新媒体与商务传播。
10年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新闻系在经济新闻、媒介经营和商务传播等研究领域日渐显现出自己的鲜明特色。本系充分借助和整合上海财经大学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方面的优势资源,在办学理念、专家队伍构成、课程设置、学科发展等方面,体现出经济学、管理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契合。教师队伍主要来自资深财经专业教授、资深财经新闻专家和国内名牌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
学生培养方面,新闻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建设有现代化水平的报纸编辑、电视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网络传播实验室,硬件条件优越。在学生实习环节,本系与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等我国大型传媒集团建立了成熟的合作关系,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报》、《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理财周刊》、《经济观察报社》社等正式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尝试开辟产、学、研同步发展的创新型办学模式。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新闻媒体和企业都普遍反映该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
经济新闻系毕业生普遍就业良好,本科专业已有8届毕业生,新闻学硕士专业已有3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并且实现了高水平就业。有些毕业生进入了《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新世纪周刊》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解放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新闻晨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外滩画报》、以及《理财周刊》、香港《南华早报》、《上海证券报》、路透社上海分社、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等媒体和多家企事业单位。还有学生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银行、保监会、西门子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还有部分学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新闻传播学专业负责人:林晖 教授
邮箱:linhui@shufe.edu.cn
电话:65901125,13764696966
欢迎报考
上海财经大学
中文系各专业
攻读文学硕士学位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是2002年教育部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04年起招生,至今已招收6届近60名学生,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培养优势和教学特点,学生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良好。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导师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名。该学科立足原有学术积累、注重学科交叉和理论方法创新,努力打造学术特色。在强调古代各体文学的文献和作家作品考证基础上,侧重从城市经济生活、商业文化、宗教文化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成、发展和传播规律。近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4项。在方向设置上,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以传统按历史时期分研究方向为基础,突出古代小说戏曲、古代诗文、古代文论与审美文化三个研究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负责人:张觉教授
电话:021-65224225
邮箱:zj200433@***
更多资讯 → www.shufe.edu.cn/rwxy/zwx.htm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文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日渐显现出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其学术成果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该学科点从2007年开始招生,计划招收4~5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本专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选择,既可跟从导师研究方向,亦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文学史研究、理论思潮研究、重点作家研究、社团流派研究或其它研究均可,尤其鼓励有开拓性的创新研究。
本硕士点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兼顾学生的现实利益,尽可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本专业就业前景光明,适于编辑、记者、教师、文秘、公务员等白领职岗。本硕士点为我校新增专业,入学竞争尚不激烈,竭诚欢迎报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负责人:裴毅然教授
电子邮箱:peiyiran@mail.shufe.edu.cn
电话:65901007,13818887098
文艺学专业: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点是我校新增硕士点,有文艺理论(文艺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外文论比较等三个研究方向。该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科研成果丰富。近5年来,各位指导老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0余篇。本专业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追踪新的理论动态,关注学科前沿,,在叙事学、写人学以及中西文论融通研究方面形成特色。
本硕士点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面向国内外人才需求环境,培养富有理论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欢迎咨询报考。
文艺学专业负责人:李桂奎 教授
电子邮箱:lgk3519@163.com
电话:65901150,138170820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除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标注的专业外,各专业一般为二年。
三、招生专业
学术型学位有7个学科门类的73个学科专业,专业学位有11个专业领域对外招生,所有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均为教育部承认的学历教育。除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外,所有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荐免试生。具体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招生名额
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5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教育部尚未下达我校2012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录取时将视教育部实际下达计划数、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招生总数及各专业招生数进行适当调整。
五、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4)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①修过相关专业大学本科课程,至少通过八门本科课程的考试;
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及格水平或具有相当水平;
③公开发表过相当于学士学位论文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同等学力考生须于2011年9月23日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请,附上相关材料的证明。经审查同意后,才能办理报名手续。
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过程中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5)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名阶段如实填写,不需提前向我办提出申请;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6.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考法律硕士(法学)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考工商管理硕士或公共管理硕士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六、报名与考试
1.报名
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 网上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29日(预报名阶段,报名数据同样有效,正式报名阶段无须再次报名)和2011年10月10日-31日9:00-22:00。
(2)现场确认:时间为2011月10日-14日。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毕业证(应届毕业生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指定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缴纳报考费并现场照相。
在上海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必须到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现场确认,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到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其中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到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现场确认。
2.考试
(1)初试:时间为2012年1月7日-8日(详见准考证通知),除全国统考和联考科目外,其他科目由我校命题。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初试地点为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或上海财经大学。
(2)复试:约在2012年的4月上旬进行,实行差额复试。复试内容一般为考生专业知识、外语及综合能力,复试方式为面试与笔试相结合或面试。各专业复试的方式和科目将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页公布并在复试通知中注明,复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除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外),须加试(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七、资格审查与体检
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考生复试时应按我校规定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我校复试通知。
八、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保证质量”的原则, 综合考察考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录取,录取名单须经学校审议,上海市高等教育招生办公室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九、其他
1. 我校自2010年起实行培养机制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可登陆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
2.2012年我校将继续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收40名左右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具体招生培养事宜将遵照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有关规定执行。
3.2012年-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将继续每年资助我校一流学生赴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攻读学位或者联合培养(限我校在读博士),我校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可申请获得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资助。
4.就读期间人事关系、档案、户籍留存原用人单位的考生,必须在录取前,签订学校、用人单位与考生个人之间的三方合同。
5.我办不提供参考书籍和历年试题。邮购参考书籍可与上海财经大学书店联系(电话:021-65422251、65318081)。
6.人文学院招生改革措施:
2012年人文学院按一级学科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
7.经济学院招生培养改革措施:
(1)自2011年起硕博连读项目与数量经济学专业金融计量经济学研究方向将分别招生。硕博连读项目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涵盖经济学院所有专业;数量经济学专业金融计量经济学研究方向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金融计量人才。
(2)硕博连读项目按“经济学”门类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其中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四专业复试统一进行。
(3)硕博连读项目第一学年结束后进行资格考试,如未通过资格考试,则按所在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可申请硕士学位毕业;通过资格考试者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4)选考“实变函数与数理统计”科目的同学录取后须参加经济学院举办的暑期学校,接受经济学课程学习,免收学费。
8.金融学院招生培养改革措施:
(1)2012年金融学院仍将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增加专业学位的招生名额。
(2)金融硕士从2012年起采用分类招生。其中,财富管理方向只开设非全日制班级,不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
(3)2012年学术型各专业仅招硕博连读项目,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其中,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三个专业统一进行初试报名,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再填报专业志愿,分专业进行复试和录取。金融学各研究方向的招生规模原则上相同。
(4)硕博连读项目第一学年结束时进行经济学部分资格考试,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金融学部分的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者转入博士阶段学习;如未通过资格考试,则按所在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可申请硕士学位毕业。
9.统计与管理学院招生培养改革措施:
(1)2012年统计学专业仅招收硕博连读项目,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硕博连读项目第一学年结束后进行资格考试,如未通过资格考试,则按所在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可申请硕士学位毕业;通过资格考试者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2)应用统计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基础,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0.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主管部门日后下达文件不符的,将以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为准。
11.有关招生信息请留意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如有变动,以报名期间网页公布的信息为准。
批次 |
面试地点 |
书面资料递交 |
面试名单公布 |
面试时间 |
面试结果公布 |
第一批 |
上海 |
9月4日前 |
9月10日 |
9月17、18日 |
9月22日 |
第二批 |
上海 |
10月17日前 |
10月23日 |
10月29、30日 |
11月3日 |
第三批 |
深圳 |
10月31日前 |
11月6日 |
11月12、13日 |
11月17日 |
■ 东莞:东莞市莞太大道与体育路交界处福民大厦六楼 电话:0769-22504305
环节 |
时间 |
地点或网址 |
备注 |
全国联考网上报名 |
2011年10月左右 |
报名和查询网址: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
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 |
以教育部公布信息为准 |
全国联考现场确认 |
2011年11月左右
(以我校研究生部通知为准) |
在上海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到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确认;
深圳教学点以学校通知为准 |
凭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确认报考资格,并办理交费和现场图像采集等手续
(以我校研究生部通知为准) |
全国联考 |
2012年1月左右
(以教育部及我校研究生部通知及准考证安排为准) |
由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另行通知,详见准考证 |
初试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
全国MBA联考
考试科目为:综合能力、外语 |
一、项目背景
从国际金融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定位于为金融业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金融专业硕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主力军。就国内金融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金融专业硕士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较之学术型硕士而言,无论是绝对人数、相对比例、还是金融界对金融专业硕士的需求,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上海财经大学从2011年开设的金融专业硕士项目,旨在打造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以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输送大批高端金融人才。
随着与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相关的各类中外金融机构快速增加和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发展呈现新趋势,金融理财的重要性也逐渐凸现。“2011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在沪召开,也标志着该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因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开创性地设置了财富管理方向的金融专业硕士,主要涉及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管理、财富管理规划、理财营销技巧等各方面知识,有助于学员了解包括投资银行、保险、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财务管理等在内的广阔的金融领域,在职场获得更大成功。
本项目针对的培养对象为在职非全日制学生,采用周末授课方式。学员在修满学分、满足实习要求及完成论文答辩后,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授予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与金融硕士学位证书。
二、项目特色
l 国际领先的课程设置
本项目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将经典的金融理论、前沿的金融分析方法与丰富的业界实践相结合,开设的六大模块体系覆盖了价值分析、组合投资、风险管理等各方面课程,结合案例、讲座与实习,能够让学员对资本运作和财富管理实践以及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
l 卓越超群的师资力量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力量,是培养财经精英的“西点军校”。教学团队中既包括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本院教授,还有多位国外知名院校的
l 全方位的培养模式
该项目开创性地将课程分为六大学习模块,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整个课程体系涵盖金融各个领域,为学员打造全方位知识体系;而在职、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也很好满足了学员自我提升的需要。另外,两年的团队学习经历,是学员建立深厚友谊以及在毕业后维持联系的坚实基础。
l 毕业证学位证 双证皆获
非全日制的学员在周末上课、修满学分、满足实习要求及完成论文答辩后,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授予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证书”,一学双证,一举两得。攻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是金融才俊职业生涯中正确的自我投资,将有助于您在金融职场上跨上新的阶梯。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熟悉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财富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国际先进的财富管理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了解我国金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领悟金融市场规律及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与动向,掌握沟通与营销技巧,具备团队管理艺术和发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金融理财专门人才。
四、报名和考试
n 报名资格
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的在职工作人员或往届生,无工作年限要求。
n 考试方式
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
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方式为笔试。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综合能力及金融学综合。其中,政治、英语二为国家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订,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综合能力为经济类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命题,金融学综合我校自主命题。综合能力及金融学综合考试范围参见金融学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试大纲。
复试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组织,方式为面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
n 报名流程
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报名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等相关信息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n 录取
通过初试与复试,根据综合素质择优录取。
五、学制
学制为2.5年。如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学费
培养方式为在职非全日制。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授予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与金融学硕士学位证书。
学费:总计人民币8万元。
七、课程设计
模块1:财富管理基础
课程:(1)经济学
(2)财富管理概论
(3)定量分析基础
(4)财富管理机构与市场
模块2:财富管理方法
(1)财富管理规划(公司与个人)
(2)财务分析与价值管理(公司与个人)
(3)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
(4)财富管理效益评估
(5)财富管理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
模块3:财富管理工具
(1)现货投资工具(储蓄、固定收益、权益、基金、外汇、信托、其他投资)
(2)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品
(3)收购、兼并与私募股权
(4)保险投资
(5)结构化产品
模块4:风险控制与监管
(1)财富管理的职业操守
(2)财富管理的风险控制
(3)财富管理的监管
模块5:讲座与实习
模块6:毕业论文
研究型硕博连读项目
项目定位
本项目通过硕博连读的形式旨在为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本项目将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接轨国际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力量给学生提供严格、系统的理论基础与科研训练,培养其独立学术创新能力,并具有国际交流与对话能力。
项目特色
l 国际水准的师资力量与前瞻的课程体系
本项目将充分发挥学院拥有的一批在国际学术领域成绩骄人且教学经验丰富的特聘教授和从国际顶级学府学成归来的全职海外博士等优质资源,采用特聘教授+海外青年教授或存量教授的AB角模式来为本项目的核心课程配备师资。
同时本项目充分融合金融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国际共识及未来发展的前瞻需求,在强化经济学基础训练的同时,开设包括资产定价、公司金融、货币理论及国际金融在内的四大核心模块,每一模块又分理论篇与实证篇,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研究能力。
l 国际交流机会与奖学金机制
本项目将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的渠道,积极为优秀学生在读期间提供赴海外院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机会。
同时,选拔进入本项目的硕博连读生在读期间免除所有学费。同时学院还将通过助教津贴、科研奖励、助研津贴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资助以外的经济补助,以保障学生在读期间的基本生活水准,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研究当中。
专业与专业方向
本项目的专业与专业方向分布如下:
金融学专业:分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公司金融四个方向;
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
信用管理专业;
保险学专业:分保险学与精算学两个方向。
报名和考试
(一)报考资格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4)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
①修过相关专业大学本科课程,至少通过八门本科课程的考试;
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及格水平或具有相当水平;
③公开发表过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同等学力考生须于
经审查同意后,才能办理报名手续。
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过程中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5)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二)选拔方式
通过推荐免试或入学考试选拔。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
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方式为笔试。本项目中的金融学专业、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及信用管理专业的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金融学基础;保险学专业的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经济学。其中,政治、英语一、数学一为国家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订,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金融学基础、经济学为我校自主命题。
复试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组织,方式为面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
(三)报名流程
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报名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等相关信息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四)录取
根据我校确定的录取标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
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
硕博连读项目第一学年结束时进行经济学部分的资格考试,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金融学部分的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者转入博士阶段学习;如未通过资格考试,则按所在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可申请硕士学位毕业。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 年,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8 年。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在完成所要求的学分、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后,经导师
应用型硕士项目:金融专业硕士
项目定位
从国际金融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定位于为金融业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金融硕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主力军。就国内金融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金融硕士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较学术型硕士而言,无论是绝对人数、相对比例、还是金融界对金融专业硕士的需求,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从2011年开设的针对全日制学生的金融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了解经济金融前沿理论、掌握金融分析技术、领悟金融市场规律、适应金融发展需要,善于沟通与合作,发现和解决金融现实问题,具备领导力与执行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与特色
l 金融硕士方向之一:金融分析师
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在投资金融界被誉为“金领阶层”,在美国被视为进军华尔街的“入场券”。金融硕士中的金融分析师方向的课程设置非常贴近CFA资格考试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CFA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设公司金融、证券投资、银行管理、国际金融四个研究方向,课程涉及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衍生产品、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对冲基金交易策略、固定收益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兼并与收购等。在课程教学中,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师主讲之外,本项目还将聘请来自于金融业界高级专业人员及资深人士参与授课,课程既注重理论的前沿性,又兼顾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实务需求,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l 金融专业硕士方向之二:金融工程
与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分析人员不同,金融工程师更加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工程方法、定量分析技术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与交易方式,以实现赢利、规避风险。金融硕士中的金融工程方向旨在培养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以及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能够开发、设计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创造性和个性化地提出解决金融问题的方案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专门人才。本项目课程涉及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管理、结构化金融产品、金融编程与计算、财务会计、随机过程等。
报名和考试
(一)报考资格
同研究型硕博连读项目的报考资格。
(二)选拔方式
通过推荐免试或入学考试选拔。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
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方式为笔试。金融分析师方向的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三、金融学综合;金融工程方向的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数学一、金融学综合。其中,政治、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三为国家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订,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金融学综合由我校自主命题,考试范围参见金融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试大纲。
复试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组织,方式为面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
(三)报名流程
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报名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等相关信息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四)录取
根据我校确定的录取标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
培养方式与方法、学费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学制为2年。如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可获得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学费: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或参照以往收费标准,将于2011年10月确定。
应用型硕士项目:保险专业硕士
项目定位
就国内目前保险行业的现状来看,行业发展与保险业人才总量不足,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尤其是高层次保险专业人员的紧缺,更是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这意味着旨在为保险行业输送高端的应用型人才的保险专业硕士有着非常大的需求空间。
上海财经大学从2011年开设的针对全日制学生的保险硕士项目,旨在面向各类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灾害预防和控制机构以及社会保障机构,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准,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具有从事风险评估与管理、保险产品设计与开发、保险市场营销、保险精算、保险财务管理和保险运营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保险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与特色
l 保险专业硕士方向之一:保险学
保险学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多元化的保险复合型人才,涉及保险的不同领域。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紧贴保险实务,充分反映保险实践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养的要求,并强调培养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课程主要涉及保险经济学、人身保险理论与实务、财产保险理论与实务、保险法规与案例分析、企业风险管理、保险产品设计与开发、保险营销理论与实务、保险财务与会计等。
保险学方向的培养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参观实习、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课程,教学内容将紧密结合国际保险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如美国的LOMA、CPCU。一些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将聘请保险业界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知名人士参与授课。保险专题讲座将邀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金融界人士,国内外知名教授等针对理论与实务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给予介绍和评述。保险实践安排学生在学习期间到各类保险公司参观访问、实习,了解保险实务操作与运行。
l 保险专业硕士方向之二:精算师
精算师以其明确的培养和就业目标、综合而系统的知识结构、严格的资格准入标准和高要求的职业道德操守,成为保险业和相关金融服务领域中最具竞争力的职业。精算师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准精算师。该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将主要参照英国精算师考试的高端课程,并结合北美精算师考试的高端课程来设计主干课程。同时,我院还设有英国精算师和北美非寿险师资格考试点,学生可自愿选择在课程学习期间或之后参加精算师资格考试。此外,实践环节将安排学生在学习期间到保险或金融机构实习、调研、参与研究课题,并与国内外业界资深精算师进行交流。
报名和考试
(一)报名资格
同研究型硕博连读项目的报考资格。
(二)选拔方式
通过推荐免试或入学考试选拔。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与复试:
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方式为笔试。保险硕士的初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综合能力、保险专业基础。其中,政治、英语二为国家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订,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综合能力为经济类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命题,保险专业基础由我校自主命题。保险专业基础考试范围参见保险学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试大纲,其中专业部分会涵盖保险与精算的基础知识。
复试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组织,方式为面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
(三)报名流程
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报名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等相关信息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四)录取
根据我校确定的录取标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
培养方式与方法、学费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学制为2年。如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可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硕士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学费: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或参照以往收费标准,将于2011年10月确定。
参加方式: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点击“在线咨询”,省市选择“上海”,院校选择“上海财经大学”,或直接输入以下链接:http://yz.chsi.com.cn/zxdy/forum--forumid-450404,method-listDefault,start-0.dhtml,即可进入我校的在线咨询页面,浏览已回答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提示:考生初次提问前须先认真完成注册,并保留好用户名、密码等信息,以便在全国研究生网上报名时再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