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     专业代码:0857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资源与环境

专业介绍

一、学位点情况

本学位点立足台州,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围绕“环境工程”及“安全工程”方向,对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与规划、农业农村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生态环保企业、医药化工和机械制造等产业绿色发展对资源与环境专业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发挥我院优势和特色,重点培养能够在污染控制、环境生态修复、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行业废弃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咨询与管理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浙江建设。

二、导师队伍

本学位点现有专任研究生导师51人(含4名博士生导师),行业研究生导师18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浙江省“万人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1人,其他各类人才称号50余人次。本学位点导师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80余人,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三、科研平台及成果

本学位点拥有生态学省级一流学科,建有植物进化生态学与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台州市山区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培育重点实验室、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台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台州人居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13000多平方米,拥有碳氢氧同位素测定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气质联用仪等精密仪器设备100余套(件),实验仪器价值8000余万元。

本学位点在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农业面源等行业和产业污染控制、工农业废弃资源高效利用、污染水土生态修复、植物资源保护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近三年,本学位点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SCI论文165篇;获授权专利57项。

 

           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介绍

专业名称:资源与环境

专业代码:085700

 

一、学位点介绍

学位点主要以省一流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支撑,依托“浙江省丽水市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丽水学院化学化工实验中心”“丽水学院生态实验中心”等省级科研教学平台,产学研融合突出。立足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两山”理念为指导,以区域生态经济与资源利用转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瞄准资源与环境产业需求,对接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生态设计规划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服务高质量绿色发展,面向环保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聚焦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山区资源高效利用,培养有扎实理论基础、爱国热情和山区情怀,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技术研发、项目咨询及运行管理等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向

1.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依托山区生态环境优势,研发百山祖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原生态保护技术,形成瓯江流域山水“图网库”保护模式;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集成微藻处理污水、生物修复农用土壤等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2.山区资源低碳利用工程

依托山区天然资源禀赋,形成道地药材高效利用和以竹代木等技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GEP)实现;农村动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碳减排。

 

、师资队伍与科研水平

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博士30人,占比88.2%,其中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3人,丽水市“138人才工程”7人,丽水市绿谷新秀”6人;正高级职称7名,副高级职称13名,高级职称占58.8%

近年来,本学位点加强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重点领域方向和团队的培育,组建“碳减排与山区资源化利用”、“生态资源和技术”等学科团队8支,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科研项目45余项,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保障,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项等;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0多篇;获授权专利近27项。

 

科研条件

本学位点科研条件优越,拥有浙江省丽水市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丽水学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山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科研平台、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园林园艺实训中心)、生态实验中心、两栖爬行动物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21200㎡和800㎡研究生培养专项实验室,拥有各类精密仪器设备,为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硕士学位授权点紧密结合石油石化等能源化工行业以及国家、北京市对绿色低碳 发展的需求,聚焦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在多相流体绿色分离 与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等方向 形成了鲜明特色,拥有一只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 师、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 人选等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科研仪器设备和软硬件条件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年,硕士学位授权点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近 20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近30项,到校科研 经费5000余万元,多项成果得到推广使用。获中国石油和化 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 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石油 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并指导学 生获得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 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学科 竞赛奖励多项。






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及求是创新精神,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基础理论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应急特色鲜明,能够从事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抢险救援等工程实践,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方向主要包括安全工程技术、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应急信息化技术、应急装备技术。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冶金材料等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环境新材料与应用、资源循环工程方向,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冶金与材料相关领域从事理论分析、工程规划与设计、流程开发、新工艺与新技术研发、产品研发、环境污染控制、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二)熟悉国家冶金与材料领域相关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掌握本领域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工程规划、设计和工艺技术研究能力,能够运用先进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冶金与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四)在冶金与材料领域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新产品及工艺开发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能较熟练地阅读英文文献和撰写英文科技论文,能较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
(六)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身心素质和沟通能力,富有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