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水利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土木水利     专业代码:0859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土木水利

专业介绍

一、学院简介

建筑工程学院是台州学院土木水利硕士学位点依托单位学院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城市建设及城市安全对高端建造业人才需求为指引,结合区域土木水利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安全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个省一流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2个校一流专业,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建筑业现代化台州产业学院、大树文物与历史建筑学院台州市智能建造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等专业平台拥有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市重点学科,新型材料与结构测试中心市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500余万元。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等32博士50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7人。学院聘请了校外企事业单位89位具备丰富工程设计、管理和施工经验的大中型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超90%

二、学位点情况

台州学院土木水利硕士学位点于2024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制3年。本专业学位包含土木工程和市政工程2个专业领域

(一)土木工程领域培养方向:面向土木工程重大基础设施(房屋、桥梁、隧道、道路、市政等) 的设计、建造、运维等各个环节,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方向

1.岩土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滨海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滨海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岩土污染控制等。

2.结构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结构风工程、组合式结构的设计与建造、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设计与建造、结构振动控制等。

3.桥梁与隧道工程:该方向主要研究滨海地区道路桥梁病害机理与防治、道路桥梁工程检测加固与养护、边坡防护与加固等。

4.土木工程材料:该方向主要研究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滨海混凝土耐久性评估和服役寿命提升策略、3D打印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及应用等。

5.工程建造与管理:该方向主要研究基于BIM的群体工程数字化协同管理,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全生命期一体化协同管理,基于BIM的智慧园区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市政工程领域培养方向:面向水的社会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城镇给水排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智慧水系统以及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方向。

1.城镇给水排水:该方向主要研究给水排水处理新理论与新方法、水化学与水处理新型功能材料、滨海城市可持续城市排水。

2.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该方向主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策略、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方法。

3.智慧水系统:该方向主要研究水系统大数据挖掘、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的水系统模拟、城市洪涝时空动态模拟。

三、导师队伍

土木水利硕士学位点拥有全职硕士生导师30人。导师队伍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台州市拔尖人才、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台州市“211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称号20人次。

四、科研平台及成果

土木水利学位点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市重点学科和生态学省一流学科,建有台州市生态水资源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所以及台州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韧性城市结构工程研究所5年,学位点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国家级行业协会/学会一、二、三等奖5项,发表各类论文专著81篇(本),授权发明专利54项,总科研经费2538万,其中工程技术类项目及成果转化经费超1800万元。

五、研究生奖助政策(除学校研究生奖助政策外)

除学校研究生奖助政策外学院统筹多渠道资金,根据研究生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绩给予相应资助。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电话:0576-88665791,邮箱:lysjzgch@tzc.edu.cn


土木工程学院是西京学院重点建设学院之一,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3个本科专业,同时开展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

学院现有教师6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40%以上。学院有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社良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少君教授;省级教学名师蒋红英教授;专业带头人马斌教授、李建峰教授、陈新孝教授和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高山副教授等一批专家教授团队。2015年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2019年高山副教授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另有3项科研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8年陕西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设“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有15000kN多点加载系统、步入式环境实验室、30000kN压力试验机、GCTS高温高压电液伺服岩石(混凝土)三轴仪、工业CT、核磁共振微结构分析与成像系统、非接触式应变测量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大型有限云软件COMSOL等,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4人,其中博士26人,教授11人。到2020年,学院还将陆续投入2000万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满足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及科研要求。

面向复杂大型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水利设三个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分析理论与设计方法:①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应用,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力学、装配式结构与砌体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既有建筑物检测、评估与加固;②钢结构基本理论与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钢结构、水工钢结构;③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岩土体的本构关系、岩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冻土的工程性质及其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复杂地基及边坡稳定与加固理论、地下结构与地下空间。

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既有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大型滑坡、泥石流致灾机理与减灾、土木施工灾害评估与防治、岩土工程灾害预测与防治。

3)现代施工技术与管理:施工监控与信息化、工程管理信息化与施工过程仿真、现代施工组织与企业管理、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水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专业科研平台,拥有800余套实验设备,20余套先进大型科研仪器,价值4000余万元,具备培养高学历科技人才的良好科研平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和“山水文化”的情怀,在水文地质领域具有独立承担工程规划、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土木水利硕士培养包含以下几个方向:1水文及水资源工程重点探讨水文过程预测研究、水资源勘察及信息技术、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水害防治、水文过程模拟等相关工程问题的有研究与管理工作。2水利水电工程了解水工程学科的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与动向,有针对性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和水资源的规划、设计或开发、控制、运行、管理、优化、分析及评价的基本方法与关键技术,并经过系统的工程应用实践;具备从事水利工程学科领域的工程分析与应用能力,能解决水利工程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问题,并有工程技术创新的基础与潜质;能胜任水利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工程分析与应用之技术和管理工作。农田水土工程有针对性的解决农业化学物与污染物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数值模拟、水土流失原理、水土保持工程、雨水资源聚集与高效利用,劣质水改造与利用以及区域水环境演变规律及可持续利用、多种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理论、农田排水理论与技术的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

本专业立足京津冀、雄安新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主动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国家战略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承担土木工程领域技术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开展土的工程性质、基础结构、地基及基础、地基处理、工程环境、支挡结构和地下结构、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计算、数值模拟、测试和技术开发、设计应用等;开展各类灾害的成灾机理,毁损效应,各类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在灾害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防灾减灾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灾害荷载引起的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本专业有教授8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4人,其中博士11人,硕导12人。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相关研究方向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12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或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2人。



土木水利工程是设计和建造各类工程设施及相关装备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下、地上、水中等的各类工程设施;也指其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测、保养、维修维护等专业技术。

沈阳大学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点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建设,2013年获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20年调整为“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位点围绕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建造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实践,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市级科研课题和校企合作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校企合作两大优势,依托辽宁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及20余家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紧密围绕工程建设的关键复杂问题,在新型混凝土材料及应用技术、工业固弃物再利用、新型组合结构体系、结构加固技术、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