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哲学     专业代码:010100     门类/类别:哲学     学科/类别:哲学

专业介绍

请查看《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附件2招生专业目录,按学院(中心)查找报考专业及研究方向。

招生简章网址:http://graduate.hrbust.edu.cn/info/1243/3274.htm


https://yjsb.cjlu.edu.cn/yjsy/zsnet/detail-153.jspx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010100哲学(一级学科):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的新型人才。 



培养方向: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深圳大学文学院获准为哲学专业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下设方向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本专业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重视社会实践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最新问题的研究。 



中国哲学010102

本专业培养从事中国哲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于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文化教育、新闻传播和相关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工作。



外国哲学010103

为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优秀合格的西方哲学教学研究人才,同时也为其他专业领域培养所需要的而且具有相当水平的哲学理论人才。


伦理学010105

伦理学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哲学和伦理学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能从事伦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社会实际部门的工作。


宗教学010107

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从事宗教历史、宗教哲学、宗教文化、宗教事务等相关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教相关的实际工作部门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导师队伍:

早在1984年深大文学院便成立了国学研究所,以该所为依托开展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和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进行了长期的与哲学学科建设相关的工作。老一辈学者中,如汤一介教授的中国哲学研究、蔡德麟教授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余其铨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等,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他们为学校的哲学学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20多年的积累,现在我校的哲学学科凝聚了一批学有专长、梯次合理、后劲很足的教师。如中国哲学的景海峰、王立新、黎业明等教授,逻辑学的徐明明教授,宗教学的李大华、王兴国等教授,还有一批年富力强、学有专精的副教授与博士,构成一支实力雄厚的哲学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梯队,这就为学校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承担教师的专职教师25人,具有博士以上学历约20余人。



课程设置:

1、常规课程:课程设置以专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结合全国哲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需修满32学分。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向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与当代社会、逻辑与方法等,选修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先秦诸子研究、中西诠释学研究、马克思与尼采思想比较研究等;

2、“深大人文论坛”:邀请学术精英、知名学者走进文学院深大人文论坛,演讲授课,每学期约15讲。



教学资源:

1、文学院专用资料室,具有藏书15万册,电子图书38万册,数据库8种;

2、中文文献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总面积150平方米,配有电脑35台,多媒体视听设备1套、其他多媒体设备若干;

3、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等。



奖助体系:

除学校开设的每年一度的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等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及社会奖助学金(如腾讯奖学金、好日子奖学金等)之外,文学院还设有专门针对本院研究生的汤一介人文奖学金(5000元/人)、侯宝垣人文奖学金(2600元/人)等。



培养特色:

深圳大学哲学专业围绕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下培养特色:

1、能力导向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哲学问题的能力;

2、丰富便利的学习资源。学校配备有专用教室、案例研讨室、实验室、图书资料及数据库资料等一流的教学条件;

3、积极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及社会调研的机会。深圳市的特区平台优势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的人际互动与经验交流的良好机会。

4、充分利用深圳大学与港澳台及国外高校的地缘优势,与台湾三大高校建立长期的为期一年的交换留学,每年有5个面向研究生的名额,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与综合素质。





就业情况: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从事文化、宣传、出版、政府机关、教学科研单位和宣传、新闻媒体、出版等关工作,还可从事相关学科的实际工作。



生源构成:

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有博士授权和硕士授权高校的往应届毕业生。

报考要求

要求报考者对哲学著作有一定的涉猎,对哲学的人文意义有一定的领悟。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学科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哲学教研室。1983年,国务院学位办审批通过马克思哲学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中国哲学和伦理学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西南政法大学哲学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成为重庆市“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2014年,外国哲学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哲学学科继续被评为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

哲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博士2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学科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他们都在国内著名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发展潜力巨大。

哲学学科现有“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中心”、“国学经典与人文教育中心”、“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历史现象学研究中心”、“意识形态战略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学科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知识论、现象学、伦理学和儒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哲学学科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3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0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 15部。

哲学学科着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哲学基础理论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哲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具有广泛的就业去向,适合在各级党政机关、公检法系统、各类学校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政策研究、理论宣传、思政教师、行政文秘等相关工作。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