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内科学     专业代码:105101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临床医学

专业介绍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共建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他省市级课题80余项,总经费达110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6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厅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近5年共发表论文400多篇,SCI收录和引用22篇,20余篇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3年出版专著(译著)5部。

心血管内科学目前为卫计委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浙东)、浙江省和宁波市“省市共建重点学科”、宁波市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血液病学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学科目前均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该学位点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位点负责人陈晓敏教授为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宁波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2010年被授予“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多次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目前拥有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近年来陈晓敏教授等带领下,学科在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研究和房颤致病基因筛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两年来在抗血小板药物基因组学、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机制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学科近3年获厅、市级奖5项。

该硕士点设8个研究方向:

(1)心血管内科学;(2)呼吸内科学;(3)消化内科学;(4)肾脏内科学;(5)内分泌内科学与代谢疾病;(6)血液内科学;(7)风湿内科学;(8)神经内科学。


我校内科学为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授予点,2006年成为博士点,历来是浙南、闽北地区内科学临床、科研、教学和会诊中心。内科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王良兴教授从事呼吸内科工作,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分会候任主委,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作为科研成果的负责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内科学研究生招生分学术型和专业型,三级学科主要包括:

方向一、心血管病: 为医科大学重点扶植学科。是国内较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学科之一,目前已涵盖几乎所有心脏介入技术,其中冠心病介入例数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例数连续数年列浙江省第一。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及新近开展的左心耳封堵术及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处于省内先进水平,ICD、 CRTD等生理起搏和多功能起搏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另外新近开展的希氏束起搏处在了国际领先的位置。在基础研究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温州市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其中高血压致病基因研究、先天性心脏病致病基因研究和内皮祖细胞研究处于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

方向二、血液病:为医科大学第二批重点扶植学科,医院重点学科, 2005年成立中美合作血液肿瘤与移植免疫研究所(5110项目),为卫生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及移植定点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为目前浙东南最大的血液病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床位120张,移植病房24张,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量位居全国第十七位。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温州市重点科研基金项目。主要的研究方向有血液肿瘤生物治疗、苯对造血干细胞影响,移植相关GVHD等,多项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方向三、呼吸系统疾病:为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在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及分子特征研究” 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呼吸介入、肺血栓栓塞症等临床和基础等研究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获批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介入肺脏病学)。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多人入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

 方向四、消化系统疾病:为浙南消化内科领域规模最大,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核心基地。技术力量雄厚,担任浙南闽北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和抢救工作,是SFDA认定的消化系疾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之一。

方向五、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是浙南、闽北地区最大的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医、教、研基地。研究方向主要为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在研的有国家自然及省自然基金课题。

方向六、肾病:为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病区床位93张,年门诊量9万余人次,维持性透析患者400例,肾活检8000余例。肾脏病理诊断技术、血液净化和腹膜透析等主要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或国内先进水平。

方向七、风湿免疫病:我院风湿免疫科是浙西南、闽北地区最大的风湿免疫病医教研为一体的医疗基地,目前我科综合医疗规模居浙江省首位,临床诊疗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行列,能解决大部份风湿免疫病相关的疑难杂症和危重病患者的诊治。至今已培养内科学风湿病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十余人。

方向八、传染病: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单位,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浙江省感染病学科建设优秀单位,温州市终末期肝病预警及干预治疗研究创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治疗品牌团队,在国内感染病学届享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主要研究方向有: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研究、肝纤维化及肝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研究水平国内领先。



 


       内科学硕士点自1989年开始和药理学、生理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为校重点学科,三级学科中血液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为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消化道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血液病、肾脏疾病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5年,获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厅级科研课题19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发表论文近300篇,SCI收录33篇;编写著作教材11部,在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高水平优秀学科团队,极大地推动了内科学学科建设。


呼吸内科简介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始创于1977年,现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医学院重点扶持学科,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二五重点学科。是广东医学院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特色

学科设有普通病房、慢阻肺病房,拥有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中心和肺功能室,是粤西地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诊疗中心。开展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肺血管性疾病、肺部肿瘤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拥有先进的肺功能检查设备和呼吸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尤其是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和内科胸腔镜检查技术是粤西的领头,也是粤西唯一利用球囊扩张,电切,冷冻,封堵,支架植入等支气管镜介入的先进技术治疗了各种支气管狭窄、难治性气胸等疾病,并对指导诊断病因不明的胸腔积液等疾病,同时开展机械通气(包括有创通气、无创通气以及序贯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学科设立慢阻肺病房为慢阻肺患者的规范诊治并为慢阻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并设有呼吸雾化中心开展对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雾化治疗、痰诱导、呼吸气冷凝液检测等治疗和研究。

师资力量

科室目前师资力量雄厚,队伍机构合理。拥有正高10人,副高3人,主治4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4名,博士后1名,硕士学位人员10名。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学科带头人吴斌教授,广东省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结核病学分会常委,在广东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学研究

学科设立了呼吸疾病研究所,拥有独立的专业实验室1间和实验室专职人员4人。主要进行慢性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分临床和基础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各类成果奖3项,课题经费达4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呼吸科是我院首批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目前已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8项。

人才培养

学科从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历年来培养硕士毕业生100余人,多人获广东医学院优秀硕士毕业生,论文评为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评优秀硕士生导师。硕士生毕业就业率100%,并大多已成为本单位的医疗教学科研负责人或医疗骨干。学科承担了医学院诊断学和内科学的呼吸系统的教学任务,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种教学工作,是广东省首批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长期接受各级呼吸内科医师的进修和培训。

 

招生咨询:

联系人:黄丹

学科电话:0759-2387413

肾脏内科简介

本学科点是粤西地区及粤、琼、桂三省交汇地区肾脏疾病的诊疗、科研及教学中心。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医学院重点学科和附属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刘华锋教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和风湿病分会常委,湛江市医学会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学分会主任委员和湛江市科技拨尖人才,广东省省级“千百十”计划首批培养对象。

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硕士13名,博士8名(含在职攻读3名),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本学科拥有总面积约300M2的肾脏病研究所,内有专职科研人员9名(其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1名),配备总值约300万元的仪器设备、20台联网的台式电脑以及图书资料一批。本学科现有开放专科病床81张、血液透析机60台、存活腹透病人150多名,另外,本学科还设有粤西地区唯一的肾脏病理诊断中心,现每年专科门诊3万多例次/年、住院量近3000例次/年、血透近3万例次/年、肾活检500多例/年,可较好的满足研究生临床培训需要。

本学科主要从事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与防治以及肾小管-间质损伤与防护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厅级课题8项,在研科研经费达500多万元;已发表科研论文120多篇,其SCI收录1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2.5)。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出版《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等专著。

肾脏内科是我国首批硕士点,1989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硕士生150名,授予硕士学位110名,已毕业研究生80%以上进入高校附属医院或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本学科的科研培养实行导师组联合培养模式,导师组主要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大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研究生科研培养过程严格正规,近三年来,研究生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均可望在国外刊物发表;本学科临床培养实行三级医师培养模式,分别对专科临床、血透和腹透三个亚专业进行培训,毕业研究生临床水平可达到中等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本学科自2011年起由已毕业研究生和导师捐助成立了奖助学基金,用于奖励在科研方面成绩优秀的在读研究生以及帮助家庭贫困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已有20名研究生获得奖励、10余名研究生获得资助。

欢迎各位对肾脏疾病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同学报考,如需对本学科进行更详细的了解,可来电咨询,电话:0759-2387164。

 

消化内科简介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78年,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高层次学术、医疗机构。由消化内科病房、消化内镜中心和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高级职称10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博士学位3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学位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院外导师5人),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

近年来,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立项投入共计约2000万元进行学科建设,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究项目共计投入400多万元;获医学院创新团队项目资助30万元;学院申博支撑学科建设费100万;医院投入购买设备3年共计约600万元;正在建设的消化内镜中心预计投入1000多万元。科研平台、临床医疗平台和内镜诊疗平台初具规模,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学科科研工作有良好的基础。以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室为依托,现有2名博士(后)和1名硕士专职进行研究工作。近5年来立项的各类科研课题共1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广东省自然基金课题4项,广东省社会发展项目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资助资金共计近200万元。近3年发表SCI论文共13篇,最高SCI影响因子5.57。获湛江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近年来,本学科临床诊疗水平取得较大的提高,对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肝性脑病等危重病的救治及疑难杂症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粤西地区危重病及疑难病的诊疗中心。开展消化内镜下的诊疗是本学科的特色之一。本专科熟练开展国内外90%以上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如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国内较早开展的医院之一;经内镜消化道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粘膜下肿瘤及消化道粘膜早癌,填补了粤西地区的空白,并达省内先进水平;ERCP、EST、ENBD、支架植入等技术使胆胰疾病的微创诊治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居粤西地区领先水平;超声内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粘膜下病变及胆胰疾病的诊断率,为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填补了粤西地区的空白;NBI内镜提高胃肠道早期癌肿的诊断率;食管带膜支架植入术对食管瘘的成功治疗填补了粤西地区的空白;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技术(硬化治疗、曲张静脉套扎、钛夹及止血钳止血等)、胶囊内镜技术、胃造瘘、空肠置管术等均位居粤西地区领先水平。

本学科重视研究生培养,致力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科研型和临床型相结合培养机制,提高其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科研能力,以满足不同的人才需求。本学科以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室和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依托,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平台,并有老师进行指导;临床方面,参与消化内科和内科其他专科的临床住院医师工作,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和危重病的抢救,能独立处理内科常见病,熟练掌握胃镜的操作技巧,基本掌握肠镜的操作技巧,了解消化内镜的治疗技术。本学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27人(不包括院外导师),其中18人已毕业,基本每年均获学校优秀毕业论文,2013年研究生毕业论文曾获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硕士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SCI毕业论文4篇,其中在读期间发表SCI论文毕业3篇; 3名考取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100% 。

血液内科简介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1986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成立粤西地区首个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是粤西地区成立最早、医教研综合实力最强、临床诊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血液病专科。

 

学科专业特色:血液内科规范开展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常规诊疗技术项目,能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的精确诊断和分型,可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术、细胞免疫生物治疗、免疫化学治疗及MICM分型诊断等多项先进临床诊疗技术,先后于2001年、2005年及2008年成功开展粤西地区首例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14年又成功开展粤西地区首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省内少数几家能独立开展掌握该项移植技术的血液病治疗中心。学科在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大剂量阿糖胞苷强烈化疗的缓解后治疗方案根治预后良好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据MICM分型及MRD监测精确治疗青少年和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临床技术,以及血液病免疫机制、移植免疫和细胞免疫治疗等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学术带头人介绍:杨志刚,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兼血液内科主任、血液疾病研究室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湛江市医学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擅长血液肿瘤、出凝血性疾病的诊治以及免疫荧光技术在血液病临床诊断及科研中的应用。主要从事血液病的免疫机制研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年来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海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湛江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各1项。

 

团队优势:本学科团队为广东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获团队建设经费资助30万元。本学科现有医疗技术人员16名,检验技术人员5名,专职科研人员3名,护理技术人员28名,其中博士学历者5名,医师中硕士以上学历者占73%。团队近年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承担市、厅、校级科研项目共20多项,获资助科研经费120多万元,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实验室以及学生培养优势:学科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广东医学院血液疾病研究室,成立于1976年,是集教学,科研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分设止血与血栓检验室、细胞形态学检查室、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室和细胞培养室。现有专职人员8名,其中博士3人。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先进的仪器设备,主要仪器有骨髓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荧光定量PCR仪、正置荧光显微镜、遗传分析工作站、低温高速离心机、超低温冰箱和CO2培养箱等专用仪器,已建立NK细胞、Tregs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及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等三大技术支持平台,可以开展各种临床血液检验诊断项目,并承担血液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学科临床教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高,近10年来已培养的30余名硕士研究生,除掌握血液病临床诊疗技术外、均能熟练掌握血液病常规实验室诊断技术,毕业生均就业于三级甲等医院或国内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机构。

 

招生咨询方式:研究生秘书:文瑞婷   电话:0759-2387411、13542086212  邮箱:13542086212@139.com

传染内科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建成于1970年1月,服务范围辐射广东西部及环北部湾地区2000多万人口,在群众中享有极高认同度和品牌号召力的三级甲等医院,感染内科紧随附院的发展,现已成为本院重要发展科室之一,本科室拥有一栋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病房,病房内设施齐全,每间房内配有卫生间、壁柜以及中心供氧等,室内整洁舒适,病房周围有花园,环境幽美,为病人治病疗养提供了良好环境。在各种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尤其是发热待查、腹泻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肝功异常原因待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重症传染病,如暴发性手足口病,登革热,禽流感、流脑、乙脑、重症流行性出血热、SARS等传染病的抢救治疗方面有着较高的水平,在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及大量腹水的诊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采用人工肝,新的抗病毒方案以及中西医综合治疗重型肝炎,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对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及抢救水平在粤西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在粤西地区开展人工肝、腹水回输等新的治疗技术,每年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疑难病例。开设肝病专科门诊、发热门诊、VCT门诊等专科特色门诊和病房,在承担着广东省粤西地区急性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同时,本科室还承担着广东医学院传染病教学、实习任务,广东省传染病专科医师的进修任务,本医院年轻医师的传染病临床教学任务以及粤西地区重大传染病的培训任务。承担省、市和学院多项科研课题,获得教学成果一项,发表论文共100多篇,参编专著10多部,其中罗清逢主任一直参与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的撰写。每年硕士毕业生大部分就职于当地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前景甚喜,欢迎热爱传染病学以及致力于为传染病事业做贡献的莘莘学子报考。
  

遵义医学院内科学为贵州省首批重点学科,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创新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 1978年获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呼吸、心血管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内科学是集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学科,由六个三级学科组成: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拥有4个专业的医学研究室及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技能实验示范基地。其中消化内科为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结核专科为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及消化内科为医院重点学科。消化内镜中心和冠心病介入诊疗为国家级培训及培育基地。

内科学拥有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术团队。现有医、教、研人员134人;其中高级职称62人,博士15人,硕士64人;12人具有国外学术研究背景,18人在国内重要学术团体中任主要职务。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0人,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3届,培养毕业生400余名,在读197名。

学科已形成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涉及地方病、多发病和目前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已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部分地方病、多发病研究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有着良好的研究基础及可持续研究前景。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级重大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部省级自然基金50余项,在研经费1200余万元;发表SCI等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厅、市各级奖10余项。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专业点分布

  • 解放军医学院
  • 河北医科大学
  • 华北理工大学
  • 承德医学院
  • 长治医学院
  • 内蒙古医科大学
  • 大连大学
  • 锦州医科大学
  • 沈阳医学院
  • 吉林大学
  • 北华大学
  • 佳木斯大学
  • 牡丹江医学院
  • 海军军医大学
  • 徐州医科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宁波大学
  • 温州医科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绍兴文理学院
  • 蚌埠医学院
  • 皖南医学院
  • 福建医科大学
  • 济宁医学院
  • 滨州医学院
  • 河南科技大学
  • 湖北民族大学
  • 南华大学
  • 吉首大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广东医科大学
  • 广西医科大学
  • 右江民族医学院
  • 成都医学院
  • 西南医科大学
  • 遵义医科大学
  • 贵州医科大学
  • 大理大学
  • 昆明医科大学
  • 延安大学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青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