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体育教学     专业代码:045201     门类/类别:教育学     学科/类别:体育

专业介绍

 

体育硕士(045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自2005年起在我国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开创了体育硕士培养的新渠道,搭建了我国体育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平台。迄今我院已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专研究生432名,在职体育硕士研究生483名。我院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体育教育(045201)、运动训练(045202)和社会体育指导(045204)等3个领域。

热忱欢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及休闲体育专业应届本科生,以及从事体育教学、专业运动训练、中高级体育锻炼的指导人员等报考。

体育硕士是我国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的需要,振奋民族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专门设立的专业学位。沈阳大学体育硕士于2019年开始招生,下设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两个研究领域。

该学科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9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师中有世界乒坛“全满贯”得主李晓霞及其团队,篮球运动健将1人,国家队教练员1人,国家级裁判7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0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沈阳市名教师1人,辽宁省体育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2人。

该学科现有“辽宁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沈阳市体育产业研究所”科技平台。实验室完备,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丰富,建有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体育保健学实验室、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与大东区教育局、于洪区教育局、法库县教育局、沈河区教师学校等签订体育人才培养实验区,与韦德伍斯健身有限公司、缪斯健身俱乐部等签订校外实习基地,为师生搭建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1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辽宁省高校体育优秀课一等奖1门、三等奖2门,辽宁省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1项;获批辽宁省教学改革课题5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 项。

        本专业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社会体育指导三个专业。招生对象是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人员。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2014年招收三个专业的研究生,各专业导师情况如下:

1.体育教学(045201)——导师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

2.运动训练(045202)——导师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

3.社会体育指导(045204)——导师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学科与教学竞赛训练两个团队,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达50%以上。学院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授权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中央财政资助“运动人体科学专项实验室”和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浙江省体育局和国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并以校内跨学科整合研究资源为核心,以社会相关团体合作研究为基本方式,形成了具有开放型合作研究的学术团队特征。在运动(技)机能测量评价与运动装备研发、运动训练理论与应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位点近3年来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的业绩:省部级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二等奖1项,市厅级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其中国内一级出版社出版8部。在科研项目方面取得的业绩:获批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7项,经费总额达527.9万;获批横向项目13项,到校经费总额83.7914万,其中2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在学术论文方面取得的业绩:共发表论文126篇,其中A类论文45篇(其中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篇,被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28篇),B类论文9篇。建有4600㎡的实验综合大楼,有5个学科专用实验室和3个学科专用工作室,有Con-trex等速训练系统、Kistler Lnstrumente AG三维测力系统、Novel emed测力板、pedar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vel 测力台、Cosmed心肺功能仪、SIMI Motion运动解析系统等大型研究设备和与国家体育总局联网的图书资料室。

体育教学: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教体结合”的组织结构、互动的耦合方式以及实现“教体结合”的阶段性方案,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与全省部分重点中学建立实习基地并聘请中学特级教师为本学位点兼职导师。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硕士导师1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近年来,本硕士点积极参与和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先后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省社科等基金项目20余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各3项,多次选派裁判参加国家和省运会的执裁工作,指导的学生在安徽省高校各项体育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专业点分布

  • 首都体育学院
  • 北京体育大学
  • 天津体育学院
  • 河北师范大学
  • 山西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沈阳大学
  • 延边大学
  • 北华大学
  • 吉林体育学院
  • 哈尔滨体育学院
  • 上海体育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宁波大学
  • 淮北师范大学
  •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庆师范大学
  • 阜阳师范大学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山东体育学院
  • 曲阜师范大学
  • 鲁东大学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师范大学
  • 长江大学
  • 衡阳师范学院
  • 湖南工业大学
  • 湖南理工学院
  • 广西民族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
  • 西南医科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
  • 昆明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西安体育学院
  • 宝鸡文理学院
  • 喀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