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专业代码:100400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专业介绍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依托国家一流专业“预防医学”和浙江省一流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以及浙江省“流域水环境与健康风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疾病预警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环境/职业辐射健康危害与健康风险、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毒作用机制以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估、营养与健康、医院管理、精准健康管理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

学科已建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5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9%,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5人(包括校外硕导22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省市级各类人才多人。近五年(2017-202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70项,获各级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近五年来发表SCI论文205篇,其中,中科院分区2区以上文章占63%,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学科方向一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最有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广泛适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检验学和中医学等各类医学领域的科研和实践过程,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和(公卫及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该学科方向依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国家一流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发挥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学优势,已形成了围绕慢性病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表观遗传流行病学和健康风险评估等研究优势;同时在传染病流行病学、多组学、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疾病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精准营养等方面也具有较为深厚的基础和鲜明特色。

该学科方向旨在培养逻辑清晰、思维缜密、拥有超强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现有教授6人,高级职称12人,博士15人,多名教师具有在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世界一流科研机构访问学习和博士后科研的经历。近5年来主持和核心参与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等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1区8篇,2区以上35篇,主编和参编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材10余部,拥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各类人才多人,并在十余个国家级学会担任副主委、常务委员(常务理事)、委员等职,培养的研究生中多人次获得中国高校SAS统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和卓越研究生等称号。

研究领域:(1)慢性病流行病学(肿瘤、糖尿病、肥胖等);(2)分子流行病学/表观遗传流行病学(儿童生长发育、妇幼保健等);(3)临床流行病学、精准营养与健康等(4)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预警预测系统);(5)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疾病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健康风险评估;

学科方向二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

该学科方向依托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平台以及浙江省流域水环境与健康风险研究重点实验室,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主要围绕环境(环境辐射、环境菌群、环境化学毒物)健康风险、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信息地理系统、职业辐射安全监测与应急防护等方向,揭示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

该学科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5人,高级职称人员13名,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拥有国家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指委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其他省级人才,并在十余个国家级学会任副主委、常委职。

研究领域:1)环境/职业辐射健康效应与健康风险;(2)职业辐射安全监测与应急防护;(3)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4)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防控;(5)环境信息地理系统研究;(6)模式生物环境风险评价。

学科方向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主要围绕基础营养、食物活性物质、公共营养、营养相关疾病、分子营养与营养流行病学、临床营养、食品安全等领域,在营养素和食物活性物质作用的分子机制、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研究、人群营养流行病学观察与干预、临床患者的营养评价与干预、食品污染物对健康的损伤机制、食品污染物的检测及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向开展研究。

学科有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其中多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浙江省人才等人才称号。研究生导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研究基础扎实,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和严谨的科研作风,专业研究方向属于国内外前沿领域。在本领域顶级期刊(AJCN, MNFR, Food Chemistry, JN, EJN,JBN, JAFC等)上发表大量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

研究领域:1)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和代谢组学研究;(2)慢性病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3)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的生物活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4)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研究。

学科方向四 卫生毒理学(100405)

通过使用转基因动物模型、模式生物斑马鱼与秀丽隐杆线虫及其基因修饰品系,针对有机污染物、金属等对生态安全与人群健康进行危害鉴定,并探究其可能的干预靶点,形成了分子毒理、肝脏毒理、生殖毒理以及神经毒理为特色的研究方向。

该学科方向现有教授/研究员5人,博士生导师1人,高级职称6人,博士8人。多名教师具有海外博士学历以及海外访学经历。在国家级学会担任理事等重要学术职务。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八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研究生导师多次获得省级、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所培养的研究生中多人次获得省级、校级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以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领域:1)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价及其毒作用机制;(2)环境污染与疾病的关系及其机制;(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理学研究及其污染治理。

学科方向五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0406)

 

本学科方向依托于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公共管理专业,其中公共管理专业为国家A类学科和浙江省特色专业。拥有省财政项目资助的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温州市重点实验室,出版了5本系列实验教材。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30多所三级医院、世界500强医药企业等在内的80多个实习基地。

本研究方向现有高级职称人员10人,博士8人。近年来主持和核心参与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等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在SCI与SSCI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在《管理世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在一级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研究领域:(1)卫生政策评价研究;(2)健康事务与社区发展研究;(3)弱势人群健康研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预防医学为主的视角,探讨生物、遗传因素,物理与化学等环境自然因素以及心理、行为、社会等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规律,研究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策略与技术的学科。公共卫生的目标旨在通过公共政策的形成,法律、法规的保证,创造一个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的环境,以达到保护与改善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及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等范畴。

本学科自2006年起与相关学科(学位)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已形成慢性病流行病学、行为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等相对稳定、相互支撑的研究方向。2018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检验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师团队: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各1人;校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坛新秀2人。本团队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等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目前已培养研究生40余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比例超过50%,人均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就业率100%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是广东省最早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高校之一,为广东省培养预防医学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预防医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2011年取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本学科近五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发表在三大索引高水平论文158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CSCD期刊论文170篇;获中国发明专利13项,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教师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0余部;承担省级、校级教改课题5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60余篇,学生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获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改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奖2项,广东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4项;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8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5项。

本学科现有实验教学平台8个,占地总面积10000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约2000 万元,具体分布如下: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②广东省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 年及2014年。③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12 年。④广东省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⑤教育部预防医学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 年。⑥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4年。⑦广东省卫生检验与检疫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4年。⑧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2019年。此外,“流行病学”、“卫生化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是省级教学团队、卫生化学团队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配有多媒体教室24 个,配有投影仪教室24 个,实验室及辅助用房6503平方米: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理化检验室、仿真实验室四大功能区。配备各类仪器设备908 件,共1000 多万元,9 间计算机机房,420 台计算机。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可直接利用。学术研讨室10 间。多功能会议室2 间。宿舍可直接利用校园网,可通过校园网进入互联网。仿真实验室1 间,精品课程网站2 个。

近年来,我院陆续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这些基地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类别齐全,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流的平台。

上述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开展学科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一、学科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公共卫生信息学、化妆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等7个招生学科方向。

二、导师队伍

本学科现有校内外硕士生导师52人,其中有正高职称导师33人、副高职称导师18人。本学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历史传承和积累,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拥有高水平高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优秀教师团队。本学科学院现有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师德标兵,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国家三级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部级一级学会副主任委员,省部级二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已形成层次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就业方向及就业情况

1. 就业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就业面广,而且就业后接触的行业领域也较丰富。就业去向有:

1)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2)报考国家、地方级的公务员等,如卫计委,药监局是作为医学生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选择;(3)大型综合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统计科;(4)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5)医疗教育,培训等单位,公司;(6)医疗保险公司等;(7)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8)考博士或出国留学深造。

2. 就业情况

近五年,本专业共有121多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较高,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省、市、区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工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