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语文)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学科教学(语文)     专业代码:045103     门类/类别:教育学     学科/类别:教育

专业介绍

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办学经验丰富,学术传承优良;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学养深湛的师资队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人才、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20人次,导师团队荣获省首届“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奖;在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材与文本解读、语境教学、语文名师发展等重点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拥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和语文名篇虚拟仿真教学实训系统。


                                                           文学与传媒学院概况 
 

    基本情况 :我院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后首批招收本科生的专业学院之一,2000年由原黔南师专中文系、黔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和都匀民族中等师范专科学校语文教研室合并而成,合并升本后的文学与传媒学院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主导专业,以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为办学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2年,文学与传媒学院成功申报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并于2003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以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为基础,结合广播电视技术,渗透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文学与传媒学院为各类传播媒体、国家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部门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1个省级示范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特色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本专业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文学与传媒学院成功申报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学科教学(语文)学科点,2012年9月,首批招收15名研究生就读,2013年招收研究生16人。2012年,我系成功申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简称“国培计划”),承担“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任务。
     师资概况: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广播电视新闻两个专业,设有文学、语言、广电三个教研室,含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写作与教材教法、古代汉语、美学与文艺理论、现代汉语、广电新闻基础理论、广电新闻制作技术、广电新闻实践业务等十个教研组。全系现有教师和教学行政人员56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19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硕士9人,博士6人,博士中有2名教师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有硕士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共30人,占56.7%,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有副教授5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14人,占27.45%,36—55岁的教师32人,占62.75 %,56岁以上的教师3人,占5.9%,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为37.6岁,基本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优良、支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办学规模:我系现有17个班,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1个班,广播电视新闻专业5个班,播音与艺术主持1个班,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目前在校学生957人。
    教学、科研概况:我院教师共出版著作16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其中两部由我系教师担任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51篇,其中核心期刊76篇。申报科研项目中有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5项省部级、厅级课题。科研成果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共24项。2006年,梁光华教授获贵州省年度教学名师奖。
     实验室概况:2003年,我院建立了广播电视新闻综合实验室,设有非线性编辑室和演播室共2个功能室,实验教学用房约252M2。现有非线性编辑室的学生用机50台,专业用非编辑机2台,摄像机29台,数码照相机12台。
     校园文化建设:长期以来,我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一系列精品活动,如“语言艺术大赛”,“红歌会”,“读书朗诵大赛”、“大学生辩论赛”等。此外,在校团委指导下长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2012年,受团中央、团省委安排,我系组建两支“科技支农”重点服务团队赴福泉、瓮安两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集了相关数据,形成调研报告报送团省委、团中央。还成立了远方文学社、成龙研究会、微澜诗社、新视野新闻协会、“山迟雪”民族文化研究协会等社团,由学生自编《远方》、《微澜》、《新视野》、《山迟雪》等报刊,这些报刊是本专业学生发表学术见解和文学作品的重要园地,也是团结凝聚广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2010年,由我院主导开展的“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荣获二等奖。
    毕业生业绩:目前,我院共毕业1504名本科学生,其中,学士学位授予率达98.2%,学生就业率95%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2007年开始研究生招生。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基础扎实,教育科研能力较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大中专院校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现有导师20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设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音乐)8个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的学术积淀尤其“十五”期间的积极建设,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十五”以来,承担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运作机制研究”、“发生学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中国30位语文教育家思想地图”、“全球化背景下数学素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等10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出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学科教育》、《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问题》、《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等10多部学术专著,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视与展望》、《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问题》等近1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二三等奖。

    学科教学(语文)方向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理论与实践、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等研究。近年来,该方向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该方向带头人为冯铁山教授,教育学博士,曾任省重点专业语文教育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教育以及德育原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新诗教实验、诗意语文、诗意德育以及诗意语文教师形象塑造等系列课题研究。在《教育研究》、《思想战线》、《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201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有教授9人,副教授5人,省特级教师1人,讲师4人,博士13人。另聘有中小学名师、正高级教师7人担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学位点坚持学以致用的培养原则,倡导“以研究引领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下设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材、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四个方向。四个方向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如下: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语文教育家思想研究、语文活动教学研究、文言文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校园)文学研究、温州语文课程开发资源研究、浙派(瓯派)名师研究等。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