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水利工程     专业代码:081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水利工程

专业介绍

1.水文学及水资源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及水文学等领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在水资源数量方面,研究地下水水量计算方法、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技术。在水资源质量方面,研究地下水水质评价新方法、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技术、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地热资源水质特征与合理开发利用新技术等;在水文学方面,研究水文学模型,水文生态及水文动力学等技术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溶浸水文地质与环境水文地质等领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在溶浸水文地质方面,研究金属资源(铀、铜等)溶浸过程反应动力学、物质迁移规律、水文地球化学与水动力学耦合作用、难浸矿床溶浸工艺等技术,研究开发硬岩铀矿堆浸和砂岩型铀矿地浸新技术与新工艺,以及微生物溶浸采铀的机理、工艺技术及其应用。

在环境水文地质方面,利用微生物和水文地球化学技术开展矿山环境修复和地下水污染控制研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领域,研究放射性核素迁移与模拟技术,并将环境水文地质技术应用于相应的实际工作中。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0815 水利工程

本学科现拥有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是青海省重点学科,是青藏高原上唯一的水利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

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深、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正高职7人,硕士生导师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学术领军人物1人,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本学科拥有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和科研实验设备达360余(台)/套,仪器设备资产560余万元,实验条件达到西部高校一流水平。

近五年,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批27项,到帐科研经费429.9万元,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地处三江源的青海省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水利工程是青海省四大优势支柱产业之一。本学科立足西部了,立足青藏高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水利行业高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解宏伟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解宏伟,男,1966年8月出生,教授,中共党员。现为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院长,青海省首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水利工程带头,青海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被授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10年被青海省政府授予学术领军人物。 。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学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

个人工作简历:1986年7月~至今在青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1996年9月~1999年6月在浙江大学读水工结构硕士学位,2002年9月~2005年11月在西安理工大学攻读水工结构博士学位。

科研项目:同时先后主持、参与了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育部教改项目,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2项,其中主持项目9项。在国内各类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656

邮箱地址:qdxhw@126.com

 

 

孙凡副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孙凡,男,1962年8月出生,副教授。获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资源优化配置、大坝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83年毕业于青海大学水电系,1983年~1993年在青海省水科所从事科研工作,1993年~1997年在山东省威海市水文局工作,2007年至今,在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工作,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89年 ~ 1992年在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11月获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项,青海大学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各类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约10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436

邮箱地址:qhsunfan1@sina.com

 

潘起来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潘起来,男,1964年12月出生,教授,中共党员。

现任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党委书记。获青海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及科研项目、成果: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和河流泥沙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先后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 资助项目、青海省重点科研攻关资助项目等7项。青海省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青海省“小岛奖励基金”获得者,青海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

主要教学情况:从事《水工建筑物》、《河流动力学》、等课程的讲授、实习和设计。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62676   13519708466

邮箱地址:panqilai@sina.com

             QQ1814656748

 

李若东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李若东,男,1962年6月出生,工学硕士,教授,  九三学社。现为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水工教研室。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84.7月毕业于青海工农学院水电系,1984年7月至1993年12月在海西州水电设计队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1994年元月至2000年6月在青海水利学校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教学工作;2000年7月至今在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水工教研室工作。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发表学术论文共10篇,主持并参与的科研项目共7项。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62586

邮箱地址:736228421@qq.com

 

李钊年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李钊年,男,1967年12月出生,教授,中共党员。现为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青海省动力与能源工程学科带头人,青海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青海省“新农村规划建设”首批特聘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光伏发电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等。

个人工作简历:1990年7月~1996年7月在青海重型机床厂特种机床研究所从事机床电气设计、调试工作;1996年7月至今在青海大学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2006年9月~2007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从事光伏发电技术方面的研究。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EI论文3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国内各类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约23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62586

邮箱地址:lzn3962782@126.com

 

王黎军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王黎军,女,1961年10月出生,学士,教授,民建会员。现为青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力学、农业水利工程及节水灌溉方面的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1984年7月~2000年10月在青海水利学校工作;2000年10月至今在青海大学工作。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参加国家“863” 计划项目1项,省级及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得五项省级成果证书。国内各类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约10余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436

邮箱地址:wlj880125@sohu.com

 

倪三川副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倪三川,男,汉族,1973年4月出生,青海大学农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植被护坡机理侧重于水文效应和根土相互作用研究、中小流域水文规律和水资源保护研究

个人工作经历:1995年7月在青海大学水电学院参加工作,从事水文学及水利水能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至今。

科研工作:到目前为止,参与省部级课题:青海省科技厅项目“青藏高原植被护坡机理及其在水土保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寒冷环境植物根-土相互作用机理及植物护坡研究”, 青海省科技厅项目“高寒地区牧民定居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三项,校级课题5项。国内各类专业杂志发表约15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第一作者5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生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436

邮箱地址:nisch@sina.com

 

陶凤玲副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陶凤玲,女,1970年10月出生,硕士,副教授。获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资源系统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个人工作简历: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原武汉水电学院)水资源专业,2004年在西安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在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从事运筹学、水文学的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共主持省级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3项,省级横向课题4项,发便于中文核心期刊7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国内各类专业杂志共发表约10余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810

邮箱地址:taofengling @xaut.edu.cn

 

张兴玲副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张兴玲,女,1978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党员。现任教于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生态边坡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个人工作简历:2000年7月至今在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任教,2006年考取了青海大学生态边坡工程方向的研究生,并于2009年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参编专著一部。在国内相关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约12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810

邮箱地址:xinglingzh68@163.com

 

顾声龙副教授简介

个人信息:顾声龙,男,1982年4月出生,博士,副教授,中共预备党员。现为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科研管理部主任。获中国科学力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水文模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侧重于风力机叶片结冰机理的数值研究及水文模型应用研究。

个人工作简历: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超声速燃烧方面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3月~至今在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科研项目:到目前为止,共参加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青海省科技厅项目及青海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各1项。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EI收录2篇,国际重要学术会议论文1篇。

通信地址: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邮政编码:810016

联系电话:  0971-5310436

邮箱地址:qhdxgsl@qq.com

 

水利工程学科是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支柱性学科之一,我校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结合浙江省和舟山群岛新区的区位优势,围绕海洋水利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工程实际中的理论与共性科学问题为导向,在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岸带防灾减灾工程等学科领域开展系统研究,解决水工结构物现代设计计算与理论、海洋软土地基与基础、海工结构物耐久性、海岸水动力理论与仿真分析、泥沙输移理论及海床演变、海岸带生态与工程修复、海岸带灾害评估与治理等工程技术难题。

本学科依托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等专业,共建有“船海与港航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创新团队、并建有中央和地方财政建设专项资助的一批专业实验室。

毕业生可以在水利、港航、交通、土木等领域的科研机构和管理单位就业。

根据学科内涵,结合行业人才需要和学校办学定位,目前设置三个学科方向共9个研究方向如下:

1)水工结构工程081503

①水工结构物现代设计计算与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与港航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相关的各类水工建筑物设计与建造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水工建筑物的静、动力分析;水工结构物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水工结构灾变机理、健康监测与加固理论与方法;

②海洋软土地基与基础: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海洋软土地基与基础工程相关的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水工结构软土地基勘察技术;滩涂围垦工程的地基固结与地基处理;软土地基与基础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等。

③海工结构物耐久性: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海工结构物的耐久性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海工混凝土结构破坏机理与防腐性能研究;水工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研究;近岸海港工程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可靠性理论与耐久性设计方法。

2)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505

① 海岸水动力理论与仿真分析: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海岸水动力学相关的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波浪理论及其与海床相互作用;潮流、波浪与海工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岸水动力仿真分析等。

② 泥沙输移理论及海床演变: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泥沙输移相关的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河口海岸泥沙运动与输移理论;围垦与人工造陆工程引起的岸滩演变;海床冲淤物理模型与水动力模拟等。

③ 近海水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近海水环境与污染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物质输移扩散理论;海上溢油预测与治理;污染物运移与控制理论等。

3)海岸带防灾减灾工程0815Z1

① 海岸带生态与工程修复: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海岸带生态工程修复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滩涂生态围垦工程技术;近岸工程对岸滩演变、生态的影响及生态修复;跨海通道工程的环境评价与工程防治技术等。

② 海洋地质灾变机理与防治: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滨海与海洋地质灾变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滨海边坡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护技术;水工构筑物的抗震与防护工程;近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灾变与防治技术等。

③ 海岸带灾害评估与治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海岸带灾害评估与防治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台风及风暴潮对工程构筑物的灾害形成机制与评价;河口海岸微塑料灾害形成机制与评价方法等。

 

专业点分布

  • 清华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河北工程大学
  • 大连海洋大学
  • 上海海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大学
  • 浙江海洋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东华理工大学
  • 济南大学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三峡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山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
  • 青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