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岩土工程     专业代码:0814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土木工程

专业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教师2006年开始依托“结构工程”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2012年设立“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并开始招生,现本学科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20余人。

本学科围绕国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上海城市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已在软粘土的静动力特性和流变性质,高速公(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与复合地基理论、地下工程施工环境效应与控制技术、桩基础静动力分析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教学研究方面,学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已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外高校实现教师互访和研究生交流,并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土力学”和“城市地下结构施工技术”等课程获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结构力学”获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

 目前,岩土工程学科已完成(包括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学科团队成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SCI和EI检索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4部。

 

指导教师:杨涛教授,邵俐副教授,璩继立副教授,饶平平副教授,任青副教授、倪静和李宁博士

一、培养要求

    本学科专业培养岩土工程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地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技能方法。熟练阅读外文资料,掌握岩土工程学科理论知识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具有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土的静动力学特性与本构理论

    2、现代高土石坝设计理论与方法

    3、软土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4、岩石力学与岩体工程

    5、岩土渗流理论与测试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

    学制三年。本学科硕士生课程总学分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11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岩土工程是隶属于2011年获批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本学位点依托于土木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专业、宁波市重点学科,其中岩土工程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动三轴试验系统、全自动三轴试验系统等先进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占地面积约400平米。

学位点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 软基处理与基础工程;2) 软土地下工程;3)岩土工程测试技术;4) 岩土工程可靠性及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重点为软基处理、基础工程及地下工程的优化设计计算理论和新型技术及可靠性研究,既紧跟岩土工程前沿,又注重岩土的区域特点和工程应用。

5年来学位点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政府资助课题10余项及大量的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出版了《土力学》、《结构力学》等专著和教材8部。学位点教师梯队中有正高职2人,副高职8人,其中博士学位8人。

学位点负责人刘干斌教授为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本构理论与数值分析专业委员会、桩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主要从事土动力学、软土地下工程等研究和应用工作。

学术带头人郑荣跃教授为建工学院院长、土木工程一级学位点负责人,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土建类与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土动力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可靠性与风险分析等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主要学术骨干梧松副教授、熊良宵副教授、朱剑锋博士、王艳博士、邓岳保博士、林存刚博士。

研究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如岩土体滑坡、隧道围岩坍塌与突水、基坑开挖、路基沉降失稳、地面塌陷变形、砂土液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机理、分析评价理论以及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与处理技术;岩土体及特殊岩土的工程性质与稳定性评价理论,软土地基的处置方法的机理与技术研究;工程弃渣及垃圾的地质处置方法;隧道、基坑、边坡等重大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与控制理论,废弃物地质处置的理论与技术。

专业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