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学院学科专业简介

2007年09月05日 来源:武汉工业学院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规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在公共政策的量化分析、农村城镇化以及以农产品加工转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29人。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合理,学科点现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近三年来,本学科共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259篇,获省部级奖3项、其他科研奖8项。目前,共承担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国家发改委、科研部、教育部项目2项,科研经费达39.4万元。
    
    联系部门: 人文科学系
    
    联系人:李年锦
    
    联系电话:027-83921687
    
    二、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省部级专家2人,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学科点现设有测试技术、机电工程、自动控制、CAD/CAM/CAE、检测装备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800m2,仪器设备总值超过800万元。
    
    本学科现设有计算机辅助工程,智能检测技术,数控技术与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现代测试技术等研究方向。其中,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上面向粮油食品行业和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居于地区先进水平。
    
    近3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获国家专利6项,科研经费360多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
    
    联系部门:机械工程系
    
    联系人:陈彩云
    
    联系电话:027-83950091
    
    三、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简介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学科点有教授8人,副教授18人,省部级专家2人,博士学位教师7人,硕士生导师14人。学科点现设有力学、材料性能、机械基础、测量技术、农产品加工装备、包装工程等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200m2,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
    
    本学科设农产品加工机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包装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性能强化与材料加工过程仿真,农产品物流理论与装备研究,机械系统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现代设计理论研究方向业已形成较大影响,居国内先进水平。
    
    近3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获国家专利7项,科研经费400多万元,连续五年均有项目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三年,本学科发表科研论文近300篇,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
    
    联系部门:机械工程系
    
    联系人:陈彩云
    
    联系电话:027-83950091
    
    四、岩土工程学科简介
    
    岩土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工程,正迅速而大量地开展。岩土工程学作为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该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博士8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6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2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5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10多篇,获省部级奖励多项。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科研经费充足、实验条件完备,是研究生学习的理想场所。
    
    该学科以岩土力学理论为指导,考虑岩土所处的复杂环境以及岩土介质自身的复杂性,从系统工程和多场耦合等角度抓住岩土工程问题的实质,从而有效地解决岩土工程中的许多重大疑难问题,已形成了前景广阔、有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学科。
    
    联系部门:土木工程系
    
    联系人:曲琳莉
    
    电话(传真):027-83950207
    
    五、生物化工学科简介
    
    生物化工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该学科点拥有湖北省农产品加工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中心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54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1600多万元。学科点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硕士学位教师16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人。
    
    本学科现有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化工工艺、化工新材料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本学科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完成并通过省级及以上鉴定的项目12项,正在承担科研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2项,在研经费达3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12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1篇。
    
    联系部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联系人: 柴波
    
    联系电话:027-83943956
    
    六、应用化学学科简介
    
    应用化学学科是湖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该学科点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学位教师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人。实验室面积62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1600多万元。
    
    本学科现有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植物资源化学与工程、电化学及复合纳米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三年来本学科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206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6篇,完成并通过省级及以上鉴定的项目12项,正在承担科研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项,省级地方政府项目32项,在研经费达500多万元。
    
    联系部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联系人: 柴波
    
    联系电话:027-83943956
    
    七、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学科是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现有专业教师4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6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该学科点设有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粮食工程、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食品工程、储藏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
    
    本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本地区同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主要研究粮油、果蔬、水产等食品的理化性质、食用品质、加工特性以及现代储藏技术。食品科学下设食品生物技术、天然活性物质科学、食品加工新技术、食品资源开发、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5个研究方向;粮食、油脂及蛋白质工程下设谷物科学与工程、油脂化学与工程、植物蛋白工程、微生物油脂、生物质新能源、新材料研究5个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下设.粮油储藏与害虫防治、果蔬深加工机理与技术、果蔬保鲜机理与技术、肉禽深加工机理与技术、农产品加工质量与安全控制5个研究方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下设淡水鱼深加工研究、淡水鱼储藏技术研究、水产食品工程技术、水产活性物质研究、壳聚糖与甲壳素研究5个研究方向。
    
    近三年来,本学科点共出版学术专著7部、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292篇,其中有16篇被SCI、EI收录;获得省部级奖励1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它奖励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转让和被采用的科研成果19项,直接经济效益达15000万元,为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4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6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研经费充足,在研经费达1300余万元。
    
    联系部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王勤
    
    电话(传真):027-83924790
    
    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本学科教师中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拥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
    
    本学科教学科研条件优越,大型仪器设备齐全,实验室面积5000余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近千万元。现设有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2个省级科研平台;武汉工业学院--湖南唐人神集团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中心等1个校企合作实验室;校内动物(含猪、鸡、反刍动物、水产动物)代谢实验中心1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20余个,动物试验条件良好,能够很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本学科现有营养代谢及调控、新型饲料添加剂研究、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饲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对象为猪、禽、反刍动物、水产动物。目前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纵向课题20余项及各类横向课题10余项,现有各类科研经费500余万元。近三年来,有5项成果通过鉴定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编著5部。
    
    联系部门:饲料科学系
    
    联系人:房桂兵
    
    联系电话:027-83956175
    
    九、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简介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实验室面积近4000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400多万元。
    
    本学科研究方向涉及药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包括:(1)天然药物资源开发,研究内容有:天然药物资源活性成份的分离、提取、鉴定及改性;中药的现代化改进和新剂型的研究;(2)药物设计与合成,研究内容有:药物成份的结构分析及化学工艺设计与合成;活性物质的化学修饰;(3)药物的微生物转化和提取,研究内容有:微生物的菌种选育、生产工艺的优化;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酶法转化活性物质的研究;(4)微生物与生化药物,研究内容有: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微生物药用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本学科科研实力较强,近年来,承担省级基金、科技攻关项目和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46项,每年科研经费近10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奖励5次,发表SCI文章28篇,出版编著3部,科研成果转让4项,实现经济效益近1500万元。
    
    联系部门:生物与制药工程系  
    
    联系人:刘建芳
    
    联系电话:027-83956793
    
    十、企业管理学科简介
    
    我校企业管理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现设有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与战略管理、物流规划与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五个研究方向;现有教授14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名,有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现有湖北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管理实验室四个,实验室面积54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余万元;中外藏书11万册、中外期刊300多种。
    
    近几年,本学科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共有1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武汉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研究三等奖,申请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315篇,其中被ISTP、EI检索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目前主要在研项目23项;在研经费100多万元。
    
    联系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
    
    联系人:陈云飞
    
    联系电话:027-83912729
    
    十一、电气信息工程系
    
    电气信息工程系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5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硕士生导师5人。实验室面积4435平方米,仪器设备1781多台(件),总值830多万元(单价800元以上),系资料室藏书2646册。
    
    本学科点在粮情微弱信号检测、传输与智能控制,粮食计算机自动检测与识别技术,食品加工集散控制系统三个方向上已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优势。近三年来,承担湖北省重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横向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200多万元,发表论文180余篇,有几十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
    
    联系部门:电气信息工程系
    
    联系人:汪芳
    
    联系电话:027-85504756
    
    十二、数理科学系
    
    本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水平较高、创新意识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21名,博士7名。有数理大楼1栋,其中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专业实验室1000多平方米),实验室固定资产600多万。主要从事运筹学、控制理论与工程、模糊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以及电子技术等方向研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现有:模糊数学与模糊控制、信号与图像处理、运筹学与控制论、光电子技术与应用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几年来,该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其中被SCI、EI、ISTP索引52 篇、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转让和被采用成果3项。目前,该学科共承担(或与兄弟院校合作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31项,科研经费110万元以上。
    
    联系部门:数理科学系
    
    联系人:郭平
    
    联系电话:027-85504715
    
    十三、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学科具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现有4名教授,11名副教授,主要从事图像识别及智能检测、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等方向的研究。自2003年以来,承担、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1项,发表论文近200篇。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等各种科研项目15项,总经费约130多万元。
    
    图像识别技术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复杂课题。一方面,涉及的应用领域极其广大,市场前景诱人;另一方面,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上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发展趋势,一是综合运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化产品;二是进一步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主要从事分布式网络协议设计与分析、入侵检测、数据加密、认证网关、语义网等前沿学科的研究。先后承担多项校基金项目和省科技厅项目。本方向研究的目标是力争在分布式入侵检测及分布式防火墙系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设计出网络平台上身份认证中间件,为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的建设打好基础,同时开展基于语义网(Semantic Web)模式的相关领域本体与元数据体系的研究。
    
    联系部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联系人:李鸣
    
    联系电话:027-8550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