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复旦等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解读5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暨南大学:公费自费资格一年一评
硕士研究生“计划内”(即公费)、“计划外”(即自费)资格将不再实行“一考定三年”的制度,而实行硕士生计划内资格逐年评审制度:从入学后第二年开始按学习成绩和表现一年一评,重新排定公费、自费名单。近日,记者从暨南大学获悉,从2007年秋季开始,该校将逐步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据暨大研究生部主任郑文杰介绍,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后,在2007级硕士研究生中全面实行计划内资格逐年评审制。这一改革意味着,硕士研究生的公费、自费资格将一年一评,对于在入学考试中已取得公费资格的研究生,如有违规违纪行为或学业成绩明显下降,或出现科目考试不合格者,研究项目或计划无法完成,学院规定的某综合成绩排位末尾者,将由原来的“计划内资格”转为“计划外”资格,即公费转为自费。
同时,对于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有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的自费生,可以转为公费生并享受相应待遇。郑文杰强调,实行硕士生资格逐年评审制度旨在打破“一考定三年”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奖助金激励机制,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必要时还会略微增加公费生指标。
据悉,学校将从2007级硕士生中选拔出50名左右的全日制学生实行硕博连读培养,学制5年,硕博连读资格获得者从入学后第二年开始全免学费并享受800元/月的生活津贴。
同时,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解决博士研究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专注于学术研究,从2007年秋季开始,非在职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00%享受奖助学金,享受奖助学金的博士研究生不仅全免学费,同时享受入学第一年800/月,第二年、第三年1000元/月的生活津贴。暨南大学还设立了“暨南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攀登计划”,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拔10名非在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延长一年学习时间,补助5000元/月的生活津贴,让这些优秀的博士研究生能在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学术研究。
北大研究生报到大部分不需备学费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绝大多数研究生新生在报到时不用准备学费。2008年北大将继续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2007年一样,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的覆盖面为招生人数的100%,硕士研究生不低于90%。
这位负责人介绍,从2007级开始,北京大学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于改变现行的普通奖学金制度,取消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即不再区分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内定向、计划外委托培养、计划外自筹资金,代之以更加合理有效的奖学金制度。
具体来说,博士研究生的奖学金分为三等,一等奖学金每年2.46万元,二、三等奖学金每减一级奖学金,就减少4800元。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也是分成三等,一等每年2.07万元,每减一级奖学金,金额减少3600元。如同上两项奖学金一样,三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也分成三等,一等每年1.72万元,每减一级减少3600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博士研究生每学年学费为1.5万元,学习年限3年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学费为1万元,学习年限两年的硕士研究生每年学费为1.35万元。
这位负责人表示,奖学金总的奖励力度不会改变,但实行动态评审制度,作为具体的奖学金获得者,若评审结果认为不应获得目前等级的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等级会随之改变。
与此同时,北大还设立了助学金。助学金是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参与工作获得的津贴,北大设立了大量助研、助教和助管工作岗位。2007年助教岗位津贴是每月800元;博士助研岗位每月不低于450元;硕士助研岗位每月300元;助管岗位每月800元。
南开一项统计显示 MBA仍是考研最热
据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统计,2007年全校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最多的热门专业依次是:工商管理硕士、金融学、有机化学、企业管理、世界经济、法律硕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科学、英语语言文学、微生物学。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微生物学取代了去年的精算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进入热门专业前十位。
统计显示,报名和录取人数仍然集中在应用性强的热门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学稳居前两位,法律硕士、企业管理、英语语言文学、世界经济等4个专业近两年的录取人数也都位于前十。
据统计,工商管理硕士的录取人数远远超出其他专业。2007年,南开大学录取325名工商管理硕士,是排名第二位的金融学(共录取108人)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