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辅导之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 3
2008年06月27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还要指出,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某个单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现实中,各个单位都力求自己的生产率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他们生产出产品后将这些产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
2005年真题: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10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4000元
分析:
价值20000元,使用年限10年,每年物质磨损2000元,使用2年后,物质磨损自然是4000元。本题干扰内容是后来出现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但这与无形损耗有关,与物质损耗无关。
三、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价值在本质上都不是物,而是被物所掩盖着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各个商品生产者在抽象劳动层面上进行等量劳动相交换。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等都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002年真题: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分析:
个别劳动要具有社会性质必须进入流通领域,即必须通过交换才行,只有商品卖出去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商品的有用性,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质量鉴定并没有将商品卖出,也不能具有社会性质。而广告宣传和鉴定的性质类似。所以本题应该选C.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