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模拟题二及答案之经济学

2011年12月29日 来源:万学海文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参考答案
    
    一、简答:
    
    1.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在生产的初始阶段,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使得SAC曲线呈上升趋势。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则是由于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的作用。
    
    2.答:一般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大致有四种: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引起需求拉动;工资上涨所引起的成本推动;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3.答:(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人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一条规律。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在更大程度上是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但只要还有70%左右的农业人口,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出去,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在近十几年农村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利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答:反映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IS曲线。在IS曲线上,均衡收入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有无数个均衡收入和利率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组合。均衡收入到底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利率的决定。因为利率变化会影响投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变动。
    
    反映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LM曲线。在LM曲线上,均衡利率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有无数个均衡利率和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组合。均衡利率到底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收入的决定。因为收入变化会影响交易的货币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投机的货币需求的变化和利率的变化。
    
    这样,一方面,收入的决定离不开利率的决定,如果不先确定利率水平就无法真正确定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利率的决定也离不开收入的决定,如果不先决定收入水平也无法真正决定利率水平。因此,为了真正说明收入的决定,必须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构建统一的IS—LM模型,同时决定收入和利率。
    
    二、计算题
    
    1.解: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短期均衡时,MR=SMC,由已知可得:
    
    SMC= ;由市场反需求函数得:
    
    MR=112-5.8Q;
    
    MR=SMC,即;
    
    解得均衡产量=12或=-5/3(舍去)
    
    均衡价格为P=112-2.9×12=77.2
    
    2、解: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sf(k)=k+nk,sf(k)=0.3,n=3%
    
    (1) 当k=0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由公式0+3%k=0.3, 得k=10
    
    (2)当(k)=n时,可达到黄金分割率的点为:
    
    对生产函数f(k)求(k),则(k)=3-k=n=3%,得k=2.97。
    
    三,论述题
    
    1、答: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的一条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依存关系的曲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又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反之则反是。
    
    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在对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研究中引入了适应性预期的概念,并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在短期,由于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往往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从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交替关系是存在的,但在长期,工人们会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期,致使长期中的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达到一致,从而通货膨胀无法起到降低失业率的作用。二者的交替关系在长期是不存在的。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工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而不是适应性的,因而不存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是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答:反映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IS曲线。在IS曲线上,均衡收入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有无数个均衡收入和利率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组合。均衡收入到底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利率的决定。因为利率变化会影响投资变化进而影响收入变动;
    
    反映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叫做LM曲线。在LM曲线上,均衡利率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有无数个均衡利率和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组合。均衡利率到底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收入的决定。因为收入变化会影响交易的货币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投机的货币需求的变化和利率的变化。
    
    这样,一方面,收入的决定离不开利率的决定,如果不先确定利率水平就无法真正确定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利率的决定也离不开收入的决定,如果不先决定收入水平也无法真正决定利率水平。因此,为了真正说明收入的决定,必须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构建统一的IS—LM模型,同时决定收入和利率。
    
    3、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因为对这部分人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因为他们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因为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里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样,像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作为蓄资防老的,在通货膨胀中,其价值也会下降。
    
    再次,通货膨胀还会在债务人和债券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最后,还应补充两点:一是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和实际财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二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作用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第一种情况:随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起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首先,随着价格的持续上升,居民户和企业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即估计物价会再度升高。此时会产生过度的消费购买,这样,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其次,随着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费的上升,工人会要求提高工资,于是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就会逐渐丧失。再次,企业在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会力求增加存货,以便在稍后按高价出售以增加利润。但企业无法筹措到必需的资金,银行会在适当时机拒绝为企业扩大信贷,银行的利率也会上升。企业被迫要减少存货,生产就会收缩。最后,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情况会变得更糟。当人们完全丧失对货币的信心时,货币就再不能执行它作为交换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等价交换的正常买卖,经济机合同的签订等活动都无法再实现,市场经济机制也无法再正常运行,别说经济增长,大规模的经济混乱也不可避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