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信息

熊丙奇:地方本科院校不应是“考研基地”

2013年07月05日 来源:网易新闻
    据统计,到2012年我国共有本科高等学校1147所,其中1999年以来升本的有640多所,教育部对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的结果是,第一985高校,第二高职院校,第三211大学,第四独立学院,第五科研院所,第六地方普通高校。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大学等方面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为何低?在笔者看来,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学校的办学定位极为功利,我国一些地方院校,目前成为了“考研基地”,学生一进校,学校就把考研作为头等大事,甚至学校的课程设计、教育教学安排都为考研让路。这样一来,考研率成为学校办学追求的目标,而考研也就成为学生的华山一条道,假如考研不成功,没有接受多少大学教育的学生,是很难有就业竞争力的。
    
    地方本科院校的功利办学,还表现在刚刚专升本,就想着搞硕士点、博士点,认为这样可以快速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而且,这也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近年来,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快速扩张,增加学科和专业,这导致学校本来就不雄厚的办学资源被稀释,而在争办硕士点、博士点的过程中,学校的特色也荡然无存。这些想后来居上的学校,从来没有思考过,就是学校增加学科、专业,举办了研究生教育,不也是跟在传统的985、211院校之后吗?要比拼“高大全”,怎比拼得过这些传统院校?地方院校的这种办学导向,使本校培养的学生缺乏特色,在和985高校、211院校毕业生的竞争中,毫无自身优势,就业艰难也就在所难免。
    
    事实上,当初众多专科学校要升格成为本科,也是出于功利的考量,而并非办学的考量。比如,升格为本科后,学校领导的行政级别可以从副厅提升为正厅;学校的校名可以从“学校”更名为“学院”,甚至“大学”;学校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加招生规模和体量等等。有一些办学富有特色的专科院校,就在这种升格过程中,把自己本身的特色给消灭了。
    
    其二,一些地方院校的办学存在空心化的趋势。地方院校的办学经费目前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除此没有其他的办学资源渠道。如果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投入少,学校就只能靠学生的学费维持生存。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遭遇生源危机,有一些甚至出现“零投档”,由于招生人数减少,学费收入减少,不少学校就只有压缩办学成本,包括减少专任教师聘任,大量使用退休教师和在校研究生授课,减少一些本应该开设的课程等。
    
    这样一来,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就陷入恶性循环。对此,地方政府部门和高校应该进行深入反思。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理顺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于地方政府,应该保障学校的投入,但同时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而对于学校来说,则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应追求功利的办学目标,而应该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职业人才为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而是说让这些院校回归到本身的定位上。
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