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冲刺班讲义第四章

2008年01月08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记忆点拨

  一般而言,本章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一课中的“非重点章”,前几年的出题,基本上就是选择题,而且题量和分值都不大。但是,不排除“出意外”的可能性,如在2006年,情况有所变化,也就是分值和题量开始加大,甚至出现了大题。这是不正常的。估计今年将恢复到“非重点章”的地位,出大题的概率几乎没有,如果有分,也就是选择题。今年考生应注意以下的一些重点问题: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如何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一般考单选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个历史阶段的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一般考单选题或多选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与桥梁。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非常意外情况下的分析题)。

  2、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刚刚进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特殊的、非独立的、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中国人民面临着走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双重选择。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3)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早已明确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尤其是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但同时,又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近代中国(1840—1949)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2、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这是由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所决定的。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2)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为中国农民初步走向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3)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到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轨道。

  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这是由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构成所决定的。

  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际因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以后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新中国的政治支持、经济援助,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