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法指导

2010年08月23日 来源:365前程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分导读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至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至1949)和“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至2007)三段近170年的历史。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别于高校的历史课,它是通过近现代历史来学习政治理论,这一点是广大考生要高度重视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什么目的呢?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分导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崭新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必修的公共课程,是研究生考试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新增加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等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八章构成,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部分;前六章为思想道德修养,后两章为法律基础。这八章内容是由四个板块逻辑地联系起来的。第一、二章涉及的是思想教育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爱国传统和民族精神;第三章涉及到成才教育方面,是思想教育的引申,因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第四、五、六章涉及到道德教育方面,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公德、职业精神和家庭美德;第七、八章涉及到法制教育方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为重点,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
    
    其中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内容,难度很大。在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进行了考查,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对这几章的内容应当有所侧重。
    
    经过分析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真题,我们发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部分的考查角度和方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对考生主观能力的考查较少;第二,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此,建议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集中力量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基本概念、基本论断、要害知识做到熟练背诵;第二,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名言警句等与相关知识点之间建立起呼应关联。
    
    根据《考试大纲》的安排,本科目考试分值为18分:其中含单选题4道,多选题2道,分析题1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