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0年11月12日 来源:海天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分析题:第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3年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顺利升空,3年后的今天,“嫦娥”再次奔月,为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踏上月球铺路。中国探月工程借此由一期迈入二期,翻开跨时代的一页。
    
    据专家介绍,“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在质量和外形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相比于“嫦娥一号”任务,“嫦娥二号”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相应的风险也更大。“嫦娥二号”任务增加了很多新技术,其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可归纳为六点:一、突破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运送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二、X频段深空探测技术,初步验证深空探测体制。三、验证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四、验证近月点15公里、远月点100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五、试验全新的着陆相机,数据传输能力大幅提高。六、对后续工程预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嫦娥二号”任务就像是一期工程向二期工程的一个跳板,既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许多成熟技术,又根据任务目标的不同,增加了很多新技术,对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瞭望》周刊
    
    材料2
    
    从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21世纪的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证明了人类“探知未来”的能力,更成为了人类实现梦想的“载体”。中国航天将来要走向太阳系的任何一个星球,为科学家提供探测平台,成为“科学家的眼睛和手”。而月球则是人类探索未知的“第一个选择”。
    
    通过探月工程项目,人类还可以探索如何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研究站,在地球以外空间发展产品和工业,建立能够自给自足的“外星家园”。
    
    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储备,被称为“人类来来能源的仓库”。这一因素也成为一些国家重返月球最主要的动力。
    
    ——摘编自《瞭望》周刊
    
    (1)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分析嫦娥二号任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5分)
    
    (2)如何认识“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证明了人类的探知能力,更成为人类实现梦想的载体”。(5分)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2003年的50.4%下降到39.7%,而资本收益从2003年的35.7%上升到45.4%。也就是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26.5%,资本收益上升27.2%。也意味着2003年还是按劳分配,劳动者报酬占大头。但2007年已经按资分配了,资本收益占大头。考虑到国企职工的工资福利基本是私企和外企的两倍,因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显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部分获益过多。
    
    材料2
    
    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表
    

2000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0.4

0.44

0.496

0.47


    注: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3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中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并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材料1、2反映了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影响?(5分)
    
    (2)请为解决表中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5分)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象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东西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5分)
    
    (2)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5分)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碰上了研究生(论坛) “下嫁风”。据调查,四川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就业情况依然良好,文科研究生就业情况就很不令人满意,很多人无法像往届毕业生那样留在成都,而是签到了一些地市级的学校。所以,当武侯区要招3名小学教师时,居然有10余名硕士生前来报名。
    
    但某历史系女研究生小容却想“下嫁”而不得。今年3月份,她报考广州二中的图书馆管理员,当时居然有30多名大学生参加考试。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戏了,因为到现在都音讯全无,而这样的经历她在短短数月内已有多次。
    
    之前她并不悲观,作为广州本地生源,找一份不太坏的工作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她也准备去一些冷门单位工作,比如与历史专业相关的研究院、博物馆之类,“对此感兴趣的人很少,薪水也不高,竞争应该不激烈”。但出乎预想的是,她一次次被拒绝。去年12月她得知心仪的大元帅府博物馆招人,却“不要女生”。小容苦苦哀求,“至少收下简历吧”,但招聘人员称收下简历也不要女生。
    
    截至4月1日,小容所在的历史专业30余人还无人找到工作,“大家见面都比较闷,不愿谈找工作的事。”“我们这么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说明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小容认为。在就业这个现实面前,小容觉得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都被颠覆了。
    
    材料2
    
    石门农村改革实验区党总支书记吴奇修是北京大学经济系87届的毕业生,他用全新的观念、不悔的忠诚和勤劳的双手,将沉重的“石门”推开,给当地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石门村是一个人均只有三分多地的落后村,吴奇修乍回家乡时,小学生在墙壁破裂的教室里上课,村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机耕道,除少数人外出打工外,村里大多数人都呆在村里受穷。
    
    吴奇修首先带领家乡人民上演了一场基础设施大会战,新修公路、改善河道、整改高压线路,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投资环境。随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带领党支部成员上新疆、下广州、赴沈阳、抵重庆。说服游子回家乡投资创业,兴办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30多个,涉及28家企业,在当地率先实现了小康,偏僻闭塞的贫困村成为全省首富村,社情复杂的失控村成为“全国文明村”。
    
    (1)联系材料说明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4分)
    
    (2)结合材料,试述怎样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分)
    
    3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全面启动。CAFTA,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约定: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其中,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12.8%降到0.6%。东盟四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除了货物贸易之外,双方服务部门的开放水平也有进一步的提升,投资政策和环境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更加稳定和透明。
    
    CAFTA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2008年的双边贸易额达2311亿美元,我国成为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我国与东盟之间基本实现自由贸易,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会显著提高,双方之间经济一体化程度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摘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网站
    
    材料2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区域自由贸易区,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美国联合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于1994年1月1日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第一个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与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所组成的非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十多年来各个成员国都取得了很大的利益。因此,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可以单枪作战,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改变世界的趋势。一个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贸易体应全球背景而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需要,用时髦的话来表达:我们是邻居。邻居之间最好的交往方式就是合作。
    
    摘自天涯经济论坛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4分)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什么样的作用?(6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