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精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013年11月11日 来源:新东方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D. 管理民主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

  A.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

  C.限制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

  D.发展循环经济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

  A.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 走新型农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5. 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 )

  A. 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B.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C.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 )

  A. 科教兴国 B. 建设生态文明

  C.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9.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 )

  A.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B.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C.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D.农业、农村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10.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是( )

  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B.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C.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11.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途径是( )

  A.加强国土规划

  B.完善区域政策

  C.调整经济布局

  D.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1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

  A.建设生态文明

  B.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C.加大节能环保投入

  D.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

  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

  A.科教兴国

  B.提高人的素质

  C.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D.依法治国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新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

  A.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 加强劳动力技能培养

  C.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 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增长( )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 )

  A.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B.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D.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 我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 自主创新 B. 重点跨越

  C. 支撑发展 D. 引领未来

  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

  A. 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 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 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 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6.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条道路的内涵是( )

  A. 科技含量高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7.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 )

  A.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B.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

  C.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D.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的“两个坚持”是指( )

  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B.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 )

  A.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0.下列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B.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C.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D.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下列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B.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C.环境友好型社会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

  D.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1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包括( )

  A.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B.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

  C.重视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D.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1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 )(2013年多项第24题)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14.PM2.5(细粒颗粒),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2012年2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指标,该指标随后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党和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是( )

  A.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C.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因此,正确选项是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七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

  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统筹区域发展。

  选项BC是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选项D是关于三农问题。选项BCD与题干要求回答的问题均不符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统筹区域发展。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本题问题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正确答案是选项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统筹区域发展。

  本题区别于上面一题,本题问题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途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的工作。因此,选项A是正确选项。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

  要培养新型农民,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正确选项是ABC。

  2.【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C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3.【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第一,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实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选项ABCD均为正确选项。

  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的方针。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必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所以,选项ABC为正确选项。

  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所以选项ABCD均正确。

  7.【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因此,选项ABCD均符合题意。我们可以简化记忆为:三个“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促进发展和保障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个“进入”(创新型国家)。

  8.【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两个坚持”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选项CD属于“三个转变”的内容,不符题意。所以,选项AB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9.【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新’的表现。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已不能关起门来先搞工业化,再搞信息化,而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1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1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12.【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须转换的传统观念。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须转换以下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运用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选项C是传统观念,是我们需要抛弃的。因此,选项ABD正确。

  1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统筹区域发展的作用。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有利于扩大内需。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有利于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有利于使不同区域的人们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缩小生活水平差距。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1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新要求是: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