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胜算有多少:考研“套餐”大比拼

2009年06月03日 来源:跨考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上就是跨考咨询师从学校和专业的角度对考研“套餐”进行的划分,欢迎大家对号入座,各取所需。希望这篇由众多莘莘学子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体会可以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最后,针对有的同学特别提出自己在英语方面不甚擅长,跨考咨询师文后附加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大家也可以参考参考,不妨算作“餐后甜点”吧。
    
    餐后甜点1:“得英语者得天下”?
    
    以前常听人说:“考研就是考英。”仅此一句,似乎就道出了考研中英语复习的决定性重要作用。的确,英语作为国家公共课笔考科目之一,不像政治那样可以突击取胜,又不像专业课那样可以曲线救国,对英语不太好的同学来说可真是个大问题吧?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考研中的英语无关能力,全在应试。曾经有一位学员,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但在跨考世界经济专业的时候反而跌倒在了英语一科上,差2分没过国家线。大家可以问问周围的人,这样的案例绝不是特例,问题就在于这些人错误的定位了考研中的英语考试,反而在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出了差错,后悔莫及。
    
    不过,广大英语一般的同学也无需妄自菲薄,成日惶恐因为英语的问题而功亏一篑。比较正确的做法是:找一本比较全的考研专用单词书,选几套近些年的考研真题,开始背,开始做。人长大以后,背单词的功夫也许会不如从前,但只要肯下功夫,还是可以把研究生考试那五六千个常用单词混个脸熟的。这也就够了,千万别指望考完后还记得那些单词,也不要幻想英语能力由此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急病靠不上慢郎中,拼的就是这股劲。至于真题,一开始不要都做完了,先试做几套,看看参考答案,一方面是寻找考试的感觉,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考研英语参考书建立一个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是挑出自己做起来不顺手的题型,以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就可以到书店去发掘属于自己的“题海”了,哪本靠谱哪本胡扯,哪本对路哪本偏题,自己心里全有数。把模拟试题抱回来,就按时间表练吧,练到一定级数就拿一套没做过的真题重新找找感觉,有进步了就接着练,没进步就重新练。如此往复,自然就实现了“得英语者得天下”!
    
    餐后甜点2:工作学习两不误
    
    与应届生比起来,身处职场的朋友们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本来就面临着一个压力:都说本科生是因为想要推迟就业才考研,但那种已经有工作的人再考研是不是会得不偿失呢?的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放弃工作读研就意味着要在将来毕业时再次与众多的毕业生们竞争,而自己在年龄上不再占据优势。所以,决定考研的职场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攻读研究生未必会给你带来更好工作机会,风险无处不在。
    
    如果已经决定考研,应该选择怎样的学校和什么专业呢?对之前与读研失之交臂,只是把工作当作缓兵之计的人来说,选择与第一次考研相同的学校和专业是比较省力的。如果工作安排不是那么紧张,选择更好学校的同一专业也未尝不可。对工作年限不长、希望重返学校的人来说,选择报考母校可以减少你在复习时间有限、专业知识生疏方面的弱势,将地缘与人缘优势的效力发挥到最大。对已经工作较长时间并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来说,读名校MBA(工商管理硕士)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与其他硕士类别相比,该考试的难度要小很多,而且在考上后可以选择在职攻读,最后也能拿到如假包换的学位证和毕业证,甚至可以申请单位或公司报销学费,一举多得。
    
    在选定目标后,就要确定复习的方式:自己是不是应当辞去工作一心考研呢?一般来说,我们不推荐这么做。原因在于:考研是存在风险的,辞去工作孤注一掷不仅是放弃保险措施,更会给你的后期复习带来巨大压力,影响最后的发挥。也许边工作边学习会让你在一开始觉得很累,不过只要你合理安排好时间,这种累只是身体上的、暂时的。与此相反,以考研为理由的辞职却容易给你带去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心理上的真正疲劳,其实并不利于备考。总之,对职场人来说,工作学习两不误才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考研态度,也可以给你带去更大的胜算。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