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出路之二——读研深造

2010年04月27日 来源:求学|跨考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让好处说话
    
    活跃在各大日语培训机构的张老师有一个终身遗憾。本科出身于名校工科专业的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出国热潮中去了日本,却陷入了打工狂潮里,满足于在超市、餐馆赚快钱,而同伴利用日本宽松的升学环境紧张备考研究生,却被他笑为“没有经济头脑”。回国以后,他凭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日语当起了日语老师,但是当年龄渐大,打算谋求一份稳定的高校公职时,他才发现当年失之交臂的研究生学历竟成了无法逾越的拦路虎。相比之下,智商禀赋、本科出身都略逊一筹的那个同伴,在日本读研,拿到研究生学位之后,进了要往中国发展的日本公司,拿着高额年薪回国当了首席代表。可见在为未来做职业规划时,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为此狠下功夫,争取所需的优势和资源。如果想进高校做老师或者进政府机关当公务员,考研是不错的跳板,研究生学历比其他因素有更大的优势。
    
    读研不但对日后的就业有帮助,对创业同样助益不少。在研究生阶段打造的关系网更紧密,更强有力,更有针对性,因为导师和同学这些实力派或潜力股,都是志同道合的圈内人,日后在行内发展自然能互相提携。而导师的项目资源更是拓展人脉和资本的好机会。这种机会和关系,都是本科阶段难以得到的。
    
    高考志愿往往是被动而盲目的,一考定终身也造就了大学四年的无数遗憾。但到大学毕业时,对高校、社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识积累也达到更高层次,此时考研能帮你重新洗牌,凭自己的实力报考喜欢的学校、专业和导师,重新推开梦想的大门。许多高考失利人通过考研重拾名校校徽,就是生动的例子。
    
    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读文献、做实验、做项目、写论文,这些工作能拓展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并很好地训练学术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本科阶段在能力培养上的“广种薄收”来说,研究生的学习和训练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日后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做学问,这些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都是大有助益的。
    
    如果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读研是一个很好的跳板。研究生阶段更容易出成果,也更容易获得牛导师的推荐,若本科成绩不是很好,还可以在读研期间加把劲,拿出一张呈上升趋势的漂亮的成绩单,这些对于留学申请都是最重要的砝码。研究生出国留学,更容易获得公派或者联合培养的机会,还可以进一步申请博士后岗位。此外,研究生还有很多机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
    
    如果想得到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的户口,没有研究生学历基本上免谈。国外的移民政策也往往会给高学历加分。
    
    总而言之,读研有什么好处,全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让坏处说话
    
    研究生教育专业性强,可塑性相对较差。我国当前的本科教育强调打通基础,弱化专业,而研究生则是按照专业培养的,从一开始就有明显的专业和方向划分。与大学生相比,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深度和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由于深入一个领域,研究生对其他领域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精力都不足,使得研究生的可塑性比不上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细化和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就业面变窄。
    
    研究生阶段要直面论文压力。一般来说,学校、导师对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有要求,毕业论文更要面对严格的外审和盲审,做得不好随时有延期毕业的可能。研究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年龄压力和婚育压力也很大,身为学生,与同龄的走上社会的人相比,他们的成家立业的梦想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实现。在此期间,随着就业形势和需求的变化,机会成本也会不断加大。
    
    本科毕业直接读研,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对市场需求没有直接、深刻的体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在学习上往往会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思维习惯,忽视能力培养和资本积累,也不懂得根据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塑造自己,为日后就业积攒更多资本。
    
    考研是把双刃剑,在做决定和选择之前,一定要分析清楚自身的条件和现实情况,权衡利弊,扬长避短,进行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往无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