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统考科目增多 统考专业课有三大特点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君靖认为,初试科目的统一命题和联合命题改革,有利于研究生招生考试选拔的科学性、安全性、高效性。统一命题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命题的基本原则,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质量,避免了同一学科专业试题难易度的重大偏差所引起的不公平竞争。同时,大大减少了初试科目的数量,减轻了招生单位的工作压力。
统一命题不利于个性化选拔的局限性问题,应该可以在复试中得到弥补。规范复试,加大复试力度,也是国家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的重点举措,学生在复试中可以尽显个性特征。
统考科目逐年增多
李君靖说,过去全国统一命题的科目只有公共课政治、数学和英语,但近年呈现出逐渐增多趋势。据介绍,继去年教育部将心理学、教育学、历史等科目纳入全国统考后,今年又新增农学为全国统考科目。随着初试科目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后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科目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从这些新列入统考范围的业务科目考试看,其命题特点大体可归结为三点:第一,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设计、命题,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加强考核基础知识的精神;第二,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分布均匀,基础性知识点的考查体现了广度与深度;第三,注重考查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广大考生备考时一定要以考试大纲为基点,科学安排复习计划,加强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训练,不寄希望于猜题、押题。
原先的专业课由各研招单位自行命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统考科目的考试大纲规定了考核的范围,使得复习备考更加有章可循。这样,考生备考会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提高备考效率。同时,专业课统考也能使同等学力考生更加容易扬长避短,便于合理选择专业和学校部分专业课统考。由于各校开设的相同专业在初试时的考核都是相同的,使得同等学力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增加了选择的余地,可以扬长避短向更高的学校和更好的专业冲刺。
科目改革益处多多
多年来,研究生招生考试对本科教育的冲击显而易见。首先,从学生层面看,许多人从一进大学就着手准备考研,以考研的需要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本科的系统教学计划受到学生考研计划的冲击。学生关注的是研究生考试科目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点,其他方面学业训练只是应付,甚至还会利用各种方法应对考试,以求勉强过关。其次,从老师和院系层面来说,又不断受到社会各层面关于考研率统计数字的冲击,久而久之,在教学安排和管理要求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学生考研需求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一些本科重要的基础课教学不受学生重视、大三课程出勤率持续走低、不及格学生比例升高等问题。再次,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出现从简从易的趋势。因受到国家分数线的限制,招生单位为了确保生源数量,在试题内容和难易度上不免出现偏差。
李君靖认为,今年出台的初试科目改革方案,通过初试科目统一命题、联合命题或学校按一级学科命题,扩大了考核的基础内容,使初试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并使初试功能更加合理。特别是初试科目和内容的改革,直接触及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纵深领域,对于统筹兼顾本科、研究生教育阶段的特点、规律,加强研究生的基础能力,推动本科教学大纲的更好实施,引导学生必须较好地完成宽口径、厚基础的学习任务。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