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政中外关系重要事件:中美关系2

2007年11月20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关于两国经贸合作,胡锦涛表示,中美经贸合作发展势头强劲,双边贸易额快速攀升,中国继续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两国经贸合作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双方应该以建设性态度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努力。胡锦涛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并介绍了中国政府为此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布什表示,美方珍视美中经贸关系。认为对华贸易对美有利。两国如此强有力而广泛的经贸关系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美方赞赏中国政府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美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认为不应给两国贸易设置障碍。

  双方还就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以及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深入交换了意见,同意就上述问题鲍持磋商,并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促进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

  三、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1)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根据两国首脑达成的重要共识,由美方提出,中方同意,再经双方认真磋商后于2006年9月20日正式启动的。

  2006年8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

  布什表示,美方希望两国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对话与台作,使两国经贸关系继续鲍持强劲发展势头。胡锦涛说,随着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对话,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稳定安全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中方愿同美国继续就此鲍持联系。

  为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同年9月l9~22日,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就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事宜访问中国。吴仪副总理与他举行了会谈,并共同宣布建立对话机制。9月20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以下简称'共同声明),。

  根据《共同声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主要讨论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对话每年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

  (2)2006年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

  中美两国进行的首次战略经济对话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筹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共识。双方通过对话增进了相互了解,扩大了共识,加强了互信。

  中国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发表主旨发言时表示,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始终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她说,这些年来,中国在国家领导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保证人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

  吴仪说,中国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后5年,中国将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法治型、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加强政府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视国际人权公约在促进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到2005年,中国已参加21项国际人权公约,并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履行公约义务。

上一页】[ 1 ][ 2 ][ 3 ][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