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解析精选习题之马哲第四章2

2007年12月20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下岗再就业等。这些现象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7.“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8.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的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10.“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

  C.主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11.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规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实践标准并不确定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2.从2000年起,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获得B.认识的任务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改造客观世界

  13.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 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14.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5.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

  A.工人炼钢B.渔民出海捕鱼

  C.技术革新的试验D.农民种田

  2.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3.成为人们认识基础的有()

  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C.事物矛盾的特殊性D.社会实践

  4.“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A.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B.有用的就是真理

  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D.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5.对同一名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上说明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淀中加以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缺乏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上一页】[ 1 ][ 2 ][ 3 ][ 4 ][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