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讲义:马哲第四章答疑解惑(三)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里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分别是什么意思?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凡是经实践证明了的真理,都是不可推翻的。③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①实践有历史性、具体性,因而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对现有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②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15.“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如马寅初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论”,在当时受到了批判,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被证明是正确的。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有历史性、具体性,因而有局限性,不可能对现有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历史发展水平中,经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也只是近似的正确,还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所以要经过实践不断的检验,要与时俱进。
16.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里的“具体”是指什么?
这里的“具体”是指理性具体,也叫思维具体,而不是感性具体。感性具体是感官能直接感觉到的具体对象,理性具体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的事物,即感性具体,它是思维逻辑行程的起点。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抽象是从感性具体到理性具体的中间环节。但是,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认识上,还必须进一步弄清各个部分的各种内在联系,确定每一个部分在总体中各占什么地位,各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把各个部分按照它们本身的内在关系相互联系起来,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事物,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理性抽象上升到理性具体。理性具体是把事物的各个抽象规定综合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是对事物完整的认识,它是思维逻辑行程的终点。例如,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感性具体)将水反映到大脑,大脑再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理性抽象)等,最后将水本质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理性具体)。并且,理性具体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