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3)

2008年07月23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这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又一层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转化。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虽然是对立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又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首先是客观规律向主观意识的转化,这是说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事物的规律,用观念去把握这种规律,这时客观规律便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人的意识再把已经认识的规律同目的、理想结合起来,形成计划、方案、政策、方针等,并把它付诸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使之又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上述的全部过程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所以,尊重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过程表明: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毫无作为、只能做规律的奴仆。恰恰相反,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认识规律,而且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哲学根据。无论做什么工作,研究或解决什么问题,都有个从什么出发、从何处入手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是先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既不能从原则、本本出发,也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这就叫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和现象之间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去对待事物,也不是用幻想的或臆造的联系去取代事物本身的联系。

  2、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去作调查,掌握大量的、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材料一定要多,个别的少量的材料不足以反映全面的情况。材料一定要真实,因为虚假的材料不仅不反映实际的情况,甚至造成假象,使认识脱离实际。要第一手材料,因为第一手材料是从事实直接得来的,同实际最贴近,反映实际也最深刻。不仅如此,对于搜集得来的材料还要作认真的研究。研究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确定材料的真伪和价值;二是从材料中引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和办法来,以便去指导人们的实践,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要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就必须克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

  第二,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前我国的最大实际。邓小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得出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今天讲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就是要看它是否符合这个实际。改革开放以前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错误,一言以蔽之,就是因为它不符合中国的实际。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不仅以往错误的路线和政策得到了纠正,而且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因而使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给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条基本原则。

上一页